-
墨緣劉軍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古詩,四尺對開
2018-09-07 18:09:33 3 0 961 -
陳文斌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康有為稱《?寶子碑》“端樸若古佛之容”!由此可見一斑。
2018-09-07 16:29:52 2 0 2475 -
葉向陽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藝田筆耕:敬錄羅時祥先生詩十一首《祝十九大勝利召開》和《讀十九大報告有感》,楷書作品,恭請親朋好友共同分享并雅正。謝謝。
2018-09-07 14:37:38 34 1 1972 -
關惠宗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阿惠篆書《千字文》尺寸34·5x23·5cm,正文32頁,云龍紅花宣紙書寫。裝訂成冊,比冊頁好。
2018-09-07 10:51:30 5 0 2502 -
2018-09-07 10:42:57 155 0 5862
-
2018-09-07 10:40:29 5 0 1813
-
巴古寧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好詩不怕百回寫。錄南宋詩人戴復古七律一首。
2018-09-06 22:13:46 6 0 1325 -
已認證2018-09-06 21:22:41 42 0 2292
-
已認證
葉仲橋收藏日記 對話
9月2日隨廣東書法院一行參加在貴州省美術館舉行《貴州.黔行幹風.行草十家展》盛大開幕典禮!
2018-09-06 20:48:39 8 0 1522 -
洪志標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絲韻丹青,六藝墨香一藝術名家六人聯(lián)展”開幕式上的講話--洪志標
我是來自福建省文明城市美麗的廈門(祖籍是泉州南安碼頭洪山)。是剪紙藝術非遺傳承人,美術教授。為廈門鴻鷺書畫院、聚賢書畫院丶盈翠書 畫院、聚賢書畫院丶盈翠書畫院等顧問;中國美家協(xié)會福建分會、中國老教授協(xié)會、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專業(yè)委員會等會員;華夏世紀名家書畫院名譽院長、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榮譽院士、客座教授。我堅持剪紙已73年,一把剪刀總能剪出栩栩如生的乾坤。今年我雖已80歲高齡,還堅持不懈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并經常參加書畫筆會,朋友們特別喜歡我當場為他們作兩分鐘的肖像速寫,都夸我筆下傳神,作品惟妙惟肖,是仙風道骨、老當益壯。我藝術道路的啟蒙老師是母親,中學時受到美術教師陳文發(fā)的熏陶,促使我后來考進福建師范大學藝術系,畢業(yè)后從事藝術教育近60年,培養(yǎng)了不少藝術人才,桃李滿園。從年輕時期開始,我向民間剪紙大師學習了不少傳統(tǒng)技藝,泉州市以制花燈和剪紙而聞名世界的中國南方刻紙流派代表人物、國家工藝美術大師李堯寶,他能刻善畫、應用剪紙鏤空技法創(chuàng)造出的陰刻圖案藝術風格對我影響很大。我除了教學,也堅持畫畫和剪紙創(chuàng)作,幾乎年年都有作品問世。我的國畫、水粉畫、版畫、篆刻、剪紙和速寫等作品曾在《美術》、《福建畫報》和《世界日報》等多種報刋發(fā)表。電視臺也作了多次的采訪和報道。還獲得英國皇家勛章!
我的剪紙與民間藝人的作品有些不同,不單是花花草草之類,除了保持一些傳統(tǒng)技藝,還有創(chuàng)新,因我的作品每一幅都反映一個有意義的主題。正如原中國剪紙學會會長仉鳳皋教授題贊的“貴在出新”,著名的美術教育家朱鳴岡教授之評價“純樸、洗練、優(yōu)美,既繼承傳統(tǒng)又求索出新,富有生活氣息,表現(xiàn)時代精神,因而為世所重。 查看更多2018-09-06 18:27:41 26 0 1765 -
2018-09-06 17:46:25 12 0 1437
-
汪瓊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我的梅蘭竹菊小品,《鐵骨》,《幽蘭》,《清風》,《秋韻》,國畫寫意花鳥,尺寸50*50cm。
2018-09-06 17:26:22 8 0 3799 -
汪瓊生活日記 對話
有朋友來工作室!開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烹茶以待,繪畫為禮,友誼長存。
2018-09-06 17:22:53 3 0 1878 -
孫炯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書法作品:楷書《德居華庭凝百瑞,奎壁生輝納千祥,時泰和順家運盛,紫氣東來福滿堂》,篆體《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請欣賞
2018-09-06 17:18:55 5 0 9282 -
已認證
羅樹輝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新創(chuàng)作扇面《山河萬里清氣濃》,國畫蒼松,請欣賞
2018-09-06 17:10:36 23 1 3421 -
2018-09-06 16:58:17 75 1 2898
-
陳宏洲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新制作完成的印章,張海濤雅正,2.5*2.5*8cm,九龍鈕遼寧丹東綠;智者無畏,2.5*2.5*5cm,壽山石;載道,1.5*3.2*5cm,壽山石。發(fā)圖分享
2018-09-06 15:41:42 4 0 2045 -
2018-09-06 11:19:19 15 0 1758
-
劉曉寧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咖啡師,調教師,烘焙師,茶藝師,多才多藝的一鳴老師~~香香肖像私人訂制
茶藝老師小清新畫像~~香香肖像私人訂制2018-09-06 11:12:23 25 0 2077 -
2018-09-06 11:02:31 12 0 2685
-
趙承銳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趙承銳的水墨世界】彩墨作品《秋水新新醉花蔭》《春日》,尺寸60x60cm,(已被機構收藏)。分享給大家欣賞
2018-09-06 10:59:10 4 0 1818 -
2018-09-06 10:55:59 11 0 1461
-
王根權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孫過庭享年考略》-《<書譜>品評》第二講(王根權)著
孫過庭的生平正史無載,其它資料又非常有限,關于他的享年說法頗多,卻都比較牽強,使人難以置信。關于孫過庭的享年,中國書法史上長期以來,一直存 的享年,中國書法史上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個說不清楚的問題,今天根據(jù)有限資料略加考證之。
關于孫過庭的享年問題,歷代書評中多有爭議。這些爭議牽扯到了對《書譜》的看法,又往往影響著對《書譜》內容的解讀品評。考證孫過庭的享年,對于準確解讀品評《書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孫過庭的享年幾何?根據(jù)相關資料可以先大概確定出來一個時間段:生年627年—649年,卒年687年—702年。這個時間段是一個典型的不等式,這個不等式的解析結果就是孫過庭的享年。
生年這個時間段的選取依據(jù)是《宣和書譜》卷十八《孫過庭傳》里的一句話:“文皇嘗謂,過庭小字(或作小子)書亂二王。蓋其似真可知也。”627年—649年太宗在位,由此可知孫過庭的出生年可以早于627年,而不能晚于649年。
卒年687年—702年這個時間段的選取依據(jù)是《書譜》最后的寫記,“垂拱三年寫記”。垂拱三年即687年。702年的來歷是陳子昂撰有《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陳子昂死于702年,孫過庭的享年自然不能超過這一年。
對于這樣一個時間段,按照不等式的解析可以得出,孫過庭的最大享年當在75歲以上,最小享年不小于38歲。這一解析是一個粗略的估算,這個粗略估算的依據(jù)是孫過庭的生平活動時間。根據(jù)這個粗略的估算,就有了兩種說法:一種是偏大說,一種是偏小說。以往的論書者,關于孫過庭的享年多從偏小說。今天,根據(jù)所能見到的相關材料分析判斷,選取了偏大說。以下再對以上解析結果作進一步分析。
為了弄清孫過庭的真實享年,首先必須確定出幾個相關的參照年點。627年當是一個重要的參照年點,理由是唐太宗生前見到過孫過庭的字。孫過庭《書譜》有句,“余志學之年,留心翰墨?!薄爸緦W之年”是什么年齡,15歲。也就是說孫過庭是從15歲時開始有了習書練字的自覺性,到能寫出一手讓唐太宗喜歡的字的時候,孫過庭少說也應該是20歲以上。陳子昂《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曰:“幼尚孝悌,不及學文”。當是這一分析的有力佐證。
唐太宗會是什么時間看到孫過庭的字呢?唐太宗看到孫過庭字的時候,應該是他在位的晚年時期。假若唐太宗在早年或中年就看到了孫過庭的字,那么孫過庭的情況應該不是后來的情況。唐太宗非常喜歡書法,又特別推崇王羲之。在位期間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搜集王羲之的墨跡,將“蘭亭序”雙鉤描填后送給皇子及大臣們臨習,朝臣們爭相臨寫《蘭亭序》。唐太宗嘗謂魏征,虞世南死后無人可與論書。魏征給太宗推薦了褚遂良。魏征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太宗即日便召命侍讀。從太宗喜好書法,推崇王羲之的程度由此可以見得,像孫過庭這樣一位能夠亂真的臨王高手,唐太宗一定是不會忘記他的,孫過庭以此為機會得到太宗的賞識當在常理之中。但是,這樣的事情并沒有發(fā)生,這是為什么呢?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太宗發(fā)現(xiàn)孫過庭以后不久就過世了。唐太宗過世后,其他人也就不提這事了。由此見得,唐太宗見到孫過庭的墨跡時,當在他的晚年。
這里有一個問題必須說明,這就是《宣和書譜》所記述的這件事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的問題?!缎蜁V》是一個很正規(guī)的出版物,有關歷史事實的選取應該是可靠的。尤其是關系到皇帝的事,無中生有不負責任的瞎編亂造的可能性不大,再說也不存在瞎編亂造的目的和必要。《宣和書譜》記錄文字雖不多,但語言生動,語氣特征明鮮,符合唐太宗的口氣,也符合孫過庭的實際,此說應當為真。
還有,孫過庭的翰墨又是怎樣到了唐太宗手里的呢?史無記載。分析,唐太宗是靠武力得天下的,取得政權后又崇文好書,好書又特別推崇王羲之。在翰林院設侍書博士,國子監(jiān)設書學博士,科舉考試中設有明書科,以書取仕。這樣就有一種可能,孫過庭參加了地方的科舉考試,因為其書直逼王羲之,地方考官發(fā)現(xiàn)后為討唐太宗喜歡,將孫過庭的試卷上傳到了唐太宗手里,唐太宗看后果然高興,這才有了《宣和書譜》中的那段言語。這樣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且為最合理解釋。
有一個史實可以映證這一分析。貞觀十七年(644年)五月,唐太宗手詔“令州縣舉孝廉茂才,好學異能卓犖之士”,諸州所舉十一人,太宗引入內殿,賜坐于御前。太宗、皇太子、近臣相繼提問,“咸不能答。”又令到中書省射策,“所答乖旨”。①
根據(jù)上述情況看,唐太宗對州縣所舉孝廉茂才這件事是非常重視的,孫過庭當不在這十一人之中是肯定的,如果在這十一人之中,陳子昂《率府錄事孫過庭君墓志銘》中就不會說“四十見君”。這說明唐太宗只是見到了孫過庭的字,并未見到孫過庭的人。試想,地方諸州縣除了舉人以外會不會還有舉書之舉?孫過庭的墨跡會不會是在某一次舉書中,或于舉孝廉茂才時被呈送給唐太宗的呢?應該說,完全有這種可能。
解讀孫過庭生平最為關鍵的,也是孫過庭史料中唯一的一個數(shù)字概念當是陳子昂《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中的一句話“四十見君”。這是解秘孫過庭生平最為關鍵的一個結。根據(jù)以上分析,孫過庭與太宗沒有見過面,“四十見君”所見之君當不是太宗,而應該是高宗。史載高宗在位時曾兩次親試舉人茂才。一次是顯慶四年(659年)“二月乙亥,上親策試舉人,凡九百人。惟郭待封、張九齡五人居上第,令待詔弘文館,隨仗供奉?!?emsp;②一次是調露元年(679年)“十二月壬子,唐高宗御成殿,召諸州舉人親問。” ③假令“四十見君”是調露元年(679年),那么孫過庭的出生年就是貞觀十三年,貞觀共計二十三年,十歲的小孩能寫出“書亂二王”的字,那是不可能的。故此,孫過庭于調露元年(679年)“見君”的可能性不大,理當舍去。由此可以確定,孫過庭見君應該是顯慶四年(659年)。根據(jù)“四十見君”一說,結合太宗見字一說,便可以得出孫過庭的確切出生年了,那就是武德二年(619年)。
孫過庭的卒年如何取舍呢?從現(xiàn)存的《書譜》手稿墨跡看,最后有“垂拱三年寫記”一句,其中“三”字為改筆。從所改筆意看,當是先寫為“元”字的前兩筆后,改寫為“三”字。又象是由“五”字改寫為“三”字的。不管是從“元”改成“三”,還是從“五”改為“三”,從時間概念看都是相差了兩年。生活中那有讀書人把年份記錯兩年這一情況的?但記錯一年這種情況倒是時常有的。什么情況下記錯一年這種情況常有呢?新年伊始。新年伊始,舊的記年印象還留在頭腦中,新的記年印象不深,還沒有轉過來,還在原年份停留著,這種情況在一般人的記憶中較為多見。作書人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新年伊始,落款時間卻往往寫成上一年。記錯一年的情況時常發(fā)生,而記錯兩年的情況就沒有了。
孫過庭為什么能將落款的年份記錯兩年呢?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垂拱只有四年,下來就是永昌元年。如果是將“元”字改為“三”字的話,當時在孫過庭的腦海里反映的應該是“永昌元年”。書寫時由于以往的書寫習慣錯把“永昌”寫成了“垂拱”。“垂拱”只有四年,剛剛改元,孫過庭對“垂拱”的深刻印象還沒有揮去,對“永昌”記憶不深,書寫為“垂拱”應該在情理之中。寫完以后想起錯了,進行補救,將“元”字改為“三”字較為方便,也較為合適,故此就有了“垂拱三年寫記”。這是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是,將“五”字改寫為“三”字。這是因為當時雖然已經改元了,但在孫過庭的腦海中仍然還停留在原來的紀元概念中?!按构拔迥辍睂嶋H上也就是“永昌元年”,當寫完后發(fā)現(xiàn)記錯年了,施以補救,便采取了盡量改少省事的最佳補救方案,將“五”字改成為“三”字。
這兩種可能無論是哪一種,都足以說明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部《書譜》手稿當是永昌元年,即689年所寫。孫過庭的卒年當在此以后。此后那一年呢?即陳子昂寫《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的那一年。陳子昂又是那一年寫的《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呢?最大的可能就是陳子昂卸官回鄉(xiāng)的那一年。推測應該是陳子昂卸官回鄉(xiāng)路過了洛陽,原本想路過看望孫過庭,不想孫過庭已突然死亡。假若陳子昂還在任上,那么孫過庭突然死去的消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傳到他的耳朵里,他不可能立即趕往洛陽為孫過庭寫墓志銘。如果陳子昂回到了家鄉(xiāng),孫過庭死去的消息同樣不會很快得知,也不可能得知消息后趕往洛陽去寫墓志銘。考察陳子昂的生平,陳子昂天授二年(691年)因繼母憂卸官回家一次。按照上述分析,《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應該就是這一年陳子昂卸官回家路過洛陽得知孫過庭病逝而寫的。孫過庭的卒年應當就是這一年,即天授二年691年。
綜上,結論出來了,孫過庭生于武德二年,即619年,卒于天授二年,即691年。孫過庭享年72歲。
關于孫過庭享年從大一說,還可以找到諸多佐證。如《書譜》中有句:“若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學成規(guī)矩,老不如少。思則老而愈妙,學乃少而可勉?!薄巴〞H,人書俱老?!边@些應該都緣于孫過庭本人少年學書,以至老來感悟之體會。
再如《書譜》中句:“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從心?!室赃_夷險之情,體權變之道?!敝倌岬倪@句話是《論語·為政》里的一段話:“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愈矩?!比绻麑O過庭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按照常理孫過庭引用時是不會跳過青年和中年時候,直接從五十開始,越過六十,直抵七十,談什么“達夷險之情,體權變之道”。還有如陳子昂《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所述:“將其老有所述,死且不朽”。這里明確地指出了孫過庭之老。這些都可以做為從大說的有力支持。
注:①《冊府元龜》卷四《帝王部.求賢一》卷643《貢舉部〈考試二〉》《唐要會》卷76《孝廉舉》。②《舊唐書》卷4《高宗紀上》。③《舊唐書》卷190《員半千傳》。 查看更多2018-09-06 10:50:55 7 0 1885 -
王根權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孫過庭:中國書法史上偉大的書法理論家、書法家》--《〈書譜>品評》第一講(王根權)著
孫過庭,字虔禮,吳郡(今江蘇蘇州一帶)人。其生平事跡,正史沒有記載,僅有陳子昂《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和《祭 昂《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和《祭率府孫錄事文》等少量文字。
從現(xiàn)存有限的文字史料和孫過庭留世的墨跡以及歷代書家對他的評論中能夠粗略地看出,孫過庭其人,生性耿直,才思敏捷,善于文辭,精于翰墨。書史上對其褒貶不一,褒多于貶。褒者出于公心,貶者泄于私憤。
從歷史上對孫過庭及其《書譜》的諸多評論中能夠清楚地看出,無論是褒還是貶,都沒有做到充分準確地理解把握和客觀公正地評判我國書法史上少有而難得的這位書法大家和書法理論大家。孫過庭留給后世寶貴而豐富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并沒有得到后世書法人的重視和珍惜,這在中國書法史上實在是一件莫大的憾事。
今天研究孫過庭及其他的《書譜》,解讀孫過庭及其《書譜》,客觀公正地評判品評孫過庭及其《書譜》,雖然晚了許多,但是終歸是在做書法人應該做的一件事情。
孫過庭是我國書法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大家,留世之作《書譜》,文墨俱佳,彌為珍貴,屬中國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寶庫中之“寶貝”,少有而難得堪稱:書史之離騷,書家之絕唱?!稌V》之翰墨及其所論述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其影響遠及海外,對有唐以來書法的發(fā)展具有引領作用。孫過庭的書法藝術造詣很高,《書譜》墨跡被歷代學書人視為草書之楷模和范本,凡學草書者沒有不知者,無有不學者。淺至者,少受益,深究者,多受益,信可謂開卷有益。孫過庭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博大精深,于當時是超前的,于今日亦不落后。書史上諸多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多限于運筆用墨等技法技巧的闡釋,而孫過庭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旨在用意,即“達其情性,形其哀樂”。孫過庭力主在用意的前提下運筆用墨,通過運筆用墨體現(xiàn)用意,去表達表現(xiàn)書寫者的書寫情感和書寫意境。這是孫過庭對以往中國書法藝術思想理論的最大突破,也是以往書法藝術思想理論之最大缺憾。據(jù)此,有充分的理由下這樣的定論:孫過庭將中國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位偉大的書法理論家,其偉大就偉大在這里。
今天研究他,解讀他,品評他,目的就在于通過解讀品評孫過庭及其《書譜》,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價這位書法家,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從而充分地肯定其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繼而很好地、全面地繼承和發(fā)展這一豐富而寶貴的書法藝術遺產,進一步發(fā)揚他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將其先進的、科學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引入書法藝術實踐之中,用以指導書家們的書法藝術實踐,提高他們的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同時,提高人們的書法藝術鑒賞能力,進而有力地推動中國書法藝術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劉錫山在《論草書》中說:“草書在書法藝術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皇冠,狂草則是這個皇冠上的明珠?!毖芯科吩u孫過庭及其《書譜》,很自然地就將著眼點放在了孫過庭在草書的發(fā)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貢獻。
回顧中國書法發(fā)展史,草書的發(fā)展大體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為形成期,起于秦,終于晉。草書從實用中產生,因實用而成體,基本作用和目的就是實用。這一時期的標志是,草書從隸書中脫離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定格的書體。這一時期的集大成者首推張芝,其次就是王羲之。
第二個時期為發(fā)展期,起于晉,終于唐。這一時期的草書開始了從實用向藝術的轉型過渡,其標志就是孫過庭《書譜》的問世?!斑_情表意”是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作目的,草書最善于“達情表意”,最便于“達情表意”?!稌V》中所提出的“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這一書法藝術思想理論促使了轉型期的加快和加速。毫無疑問,孫過庭當為這一時期的首推代表。
第三個時期為成熟期,起于唐,止于當代。這一時期草書的實用作用進一步減退,到了當代實用性幾乎沒有了,變成了一種完全的藝術。其標志就是“達情表意”這一書法藝術思想理論的明確?!斑_情表意”書法藝術思想理論的明確,將草書推向了一個新的巔峰。在這一書法藝術思想理論的指導下,“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那種自發(fā)抒情意識變成了自覺抒發(fā)情感的意識和行為,這表明草書作為一種書法藝術,已完全步入了成熟。
尊張芝為“草圣”,歷代書家們的看法和意見是一致的,沒有分歧,張芝這個“草圣”眾望所歸,是服眾的。對書法家們的定位其爭論向來激烈之極,為什么張芝能服眾呢?分析起來原因有三條:一是變章草為今草;二是其草書確實寫得很好,別人服氣;三是其習書的刻苦執(zhí)著精神感人。三個原因中第一條是硬條件,別人沒法去爭,也無法去謗,所以“草圣”的位子也就穩(wěn)了。后世書家與張芝的爭比只能在第二條和第三條上,張芝有第一條作基礎,其后兩條雖有爭比,卻無法改變其“草圣”之尊位。
論說書法,王羲之是必須提到的一位大家,其在書壇的影響太大了。一篇《蘭亭序》一舉成名天下知,太宗皇帝欽點御批,把“書圣”這把交椅賜給了王羲之。王羲之坐上這把交椅后,后世書壇敬拜至今。王羲之以行書顯名,其草書寫的也非常好。王羲之以其“書圣”的權威,高超的書藝,影響著后世書法的發(fā)展,其對草書的傳承發(fā)揚光大起到了非同尋常的作用。
唐代是中國書法發(fā)展的第二個鼎盛時期,草書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開始從“赴急實用”向“達情表意”這一藝術方向轉變。在這一轉型時期,孫過庭起到了引領時代書法發(fā)展的作用。在中國草書發(fā)展史上,孫過庭功不可沒,當為中流砥柱,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作用。
這一時期有兩位書家是必須提及的,一位是張旭,一位是懷素,世稱“顛張狂素”。顛張是說張旭好飲酒,經??耧嫶笞恚艚锌褡?,然后揮筆作書。有時甚至有些瘋顛,競“以頭濡墨而書”。懷素亦好酒,嘗一日九醉,人謂“醉僧”。作書時也喜歡狂呼亂叫,其《自敘帖》中有這樣一首詩可以說明:“粉壁長廊數(shù)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兩聲,滿壁縱橫千萬字。”兩個人的草書寫的都很好,對后世的影響很大。這里需要指出,作為一個書法家,應該是心胸坦蕩,志氣平和。兩個人的修養(yǎng)都還達不到這一點。喝酒可以認為是習好,作書狂叫又是為何?應該說兩個人生理上都沒有問題,精神是正常的。只有一種合情理的解釋,也是最為體面的解釋,胸中的壘塊,心中的情結僅憑手中的筆是難以言盡的,或者說還遠不能排遣,只好憑借狂叫發(fā)泄。狂叫之余的情感應該是留滯于筆的,這就使得他們的書作中飽含了情感、抒發(fā)了情感。僅此一點,也就超越了他人。
張旭、懷素與孫過庭雖然屬于同一時代的人,但都晚于孫過庭。哪個時期,信息不像現(xiàn)在傳遞這么快。第一種情況,也許他們壓根就沒有見過孫過庭的《書譜》。如果說這種情況屬實,那么,就應該解釋為他們具備了這一時期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思想意識,他們的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意識與孫過庭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思想理論相暗合。第二種情況,也許他們見到了《書譜》,且熟讀了《書譜》。那么,他們必然受到了孫過庭書法藝術思想理論的影響和啟迪,甚或直接受孫過庭書法藝術思想理論的指導,他們就是孫過庭《書譜》中所說的“設有所會,緘秘已深”者。孫過庭的《書譜》在唐代流傳很廣,已經傳往海外。張旭和懷素都有游尋名家的經歷,看到《書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故此,第二種情況的可能性遠大于第一種情況??傊?,不管他們讀沒讀過《書譜》,是否以孫過庭《書譜》理論為指導,事實上他們的草書都有意識地抒發(fā)了情感。這就是他們的過人之處,這也正是他們的書作能夠曠世的原因。
張旭和懷素與孫過庭相比應該是學生輩,且并未完全學成。但是在后世人們對書法家的影響中,張旭和懷素的影響卻要比孫過庭的影響大,這是為什么呢?這一事實又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說明后世人們沒有讀懂孫過庭,沒有讀懂《書譜》,沒有真正認識書法藝術。人們只重視書法藝術的外在表象,而忽視了書法藝術的內在實質。做一個比喻,就好象小孩子看電影,在他們頭腦中留下深刻影響的不是電影中的主角,而是電影中的配角,如特務和壞蛋。因為特務和壞蛋劇情簡單,表演滑稽,與小孩子的認識能力接近,他們好懂,所以能留下深刻影響。那些主角劇情復雜,思想內容深刻,離小孩子的認識能力遠了許多,他們看不懂,所以記憶就不深。孫過庭于書法藝術方面的造詣很深,尤其是其書法藝術思想理論著作《書譜》,大多數(shù)書法家們讀不懂。大家口頭上都說孫過庭的《書譜》很好,很重要,而實踐中視其為“天書”。故此,孫過庭及其《書譜》未能引起書家們的普遍重視,書家們對其影響不深。張旭、懷素書寫表演滑稽,書家們好懂,且有許多書法人效仿,故此對其影響也就深。
孫過庭的草書藝術水平是相當高的,遺憾的是,由于歷史的原因,孫過庭留至今日的書作太少了。所能見到的僅其《書譜》等少數(shù)墨跡,就《書譜》墨跡而言,又是其多次抄寫中的一稿。有理由相信,孫過庭的草書藝術水平應該要比其《書譜》墨跡的水平要高。因為《書譜》是一部書法藝術理論著作和書法教材講義,它的寫作目的在于說理,在于書法教學,書法藝術表現(xiàn)是其次。盡管如此,其書法藝術語言和藝術手法在其中表現(xiàn)和反映的也很明顯突出,堪為后世草書之楷模。
宋高宗謂孫過庭《書譜》:“此譜妙備草法”。米芾《書史》中稱:“孫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近前而直,……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清代李承澤在《庚子銷夏記》中評:“唐初諸人無不摹右軍,然皆有蹊徑可尋,獨孫虔禮之《書譜》,天真瀟灑,掉臂獨行,無意求合而無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边@些僅僅是就孫過庭的草書而言的,并未涉及到孫過庭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
《書譜》中所提出的“達其情性,形其哀樂”是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目的,也是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要求,也是孫過庭書法藝術思想理論的精髓和核心。孫過庭的書法藝術思想理論應該說是時代的產物,是眾多書法家長期努力奮斗的結果。但孫過庭將其升華了,將其明確地提出來了,所以說孫過庭這個人很了不起。正是他的這一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將中國書法藝術向前大大地推進了一步,促使了草書從實用向藝術的過渡。據(jù)此,有足夠且充分的理由肯定:孫過庭是我國書法史上一位杰出的書法家,一位偉大的書法理論家。
應該指出的是,孫過庭作為一位偉大的書法理論家,站在了書法藝術歷史發(fā)展前沿,提出了一系列書法藝術思想理論,但受其時代及文體的限制,其《書譜》作為書法藝術思想理論卻有還不夠具體,不夠細致,不具有說理的充分性和說理的透徹性。這就影響了《書譜》對中國書法藝術實踐的指導作用,未能引起當時以及后世書家們的普遍重視,致使相當多的書法人對《書譜》不能全面準確理解,甚或遭到一些人的鄙視,這也影響了《書譜》的推廣普及。 查看更多2018-09-06 10:46:21 3 0 1901 -
2018-09-06 10:10:10 5 0 1768
-
朱德茂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落雨一過,已是九月,有些人有些事,正輕輕走來。今書寫唐齊己《新秋》詩一首?!笆俭@三伏盡,又遇立秋時。露彩朝還冷,云峰晚更奇。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謾起悲?!?
2018-09-05 20:42:36 25 0 1722 -
已認證
龔光萬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用30年老宣紙 ,拂東坡詞一紙,138?69 cm 。滿紙老年斑,不忍下筆!
2018-09-05 20:30:18 11 0 1556 -
已認證
石廣生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Sydney National Park有此野花,至今不知其名。其狀如炮仗,又如小燈籠。因補詩曰:
點起鞭炮掛燈籠,
萬竿齊舉向長空。
自信人間有美景,
霜打雨滌花更紅。 打雨滌花更紅。2018-09-05 20:25:54 24 0 1682 -
周鵬飛生活日記 對話
整頓筆墨紙硯、歸休千米藝館。我的燎原藝術館經歷月余的搬家整理:今初見端倪、近日擇吉日開館、界時盛邀諸友參加!
2018-09-05 17:33:10 12 0 2275 -
嚴巍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原創(chuàng)作品《云翳大山》60x80cm,《終南人家》68x138cm,國畫山水畫,
2018-09-05 13:14:09 15 0 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