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編號
XYT-180314232030
作品名稱
行到水窮處
作品類別
書法
作品尺寸
50*50
上傳時間
2018-03-14
適用場所
客廳、書房..
細分小類
用途
家居裝飾,過節(jié)送禮,收藏鑒賞
包裝狀態(tài)
重量
制作方式
材質
運 費:默認價格為包郵價格;
交易流程:買家付款-->平臺代管-->賣家發(fā)貨-->買家確認-->平臺放款給賣家
支付方式:微信支付 支付寶
作品介紹: 唐詩閑讀:“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談藝錄
百+計劃作者
百家號03-14 17:50
關注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終南別業(yè)》中的名句。
大概是40歲時,我的生活走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我買了一個日記本,曾經把這兩句詩抄到扉頁,它長期安慰我直至幫我捱過灰暗的時光。于是,我對這兩句詩極喜歡,此后每遇困境,就想起這兩句。
其實這首詩是一個哲理小故事,我們先看看原詩全詩: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是一則生活小故事:詩人在中年的時候就喜歡求仙訪道。到了晚年干脆就住在終南山的山邊,興致來時就自己一個人四處走走,走到水流窮盡的地方就坐下來,直看到云水升騰。偶然碰到了山中老人,兩人可以相談甚歡,忘了歸期。
此詩大約寫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之后,是王維晚年的作品。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的時候,我就非常好道,到了晚年,就安家在終南山山邊。王維身經“安史之亂”,曾無奈在叛軍政權任職,后平叛后因平叛有功的弟弟王縉一力保全才免去一死,對于仕途艱險,王維是過來人,感受極深,因此,他吃齋念佛,過起了半官半隱的優(yōu)游生活。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迸d致到來的時候,惟有獨自游玩,遇到讓人高興的事(比如看到好的風景,比如得到絕妙的詩句,比如心中有獨特的體會等),也不過是自己知道罷了,既寫高興的事無人分享的孤獨,又寫自得其樂的安然。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既然是隨處游走,隨意、隨興而行,就是走到哪里算哪里,但在不知不覺之間,竟然來到了流水的盡頭,眼前無路可走,怎么辦呢,索性就地坐了下來,“坐看云起時”。這兩句是這首詩的精彩處。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只要是人就難免遇到人生困境,《兩地書》中記載魯迅先生當年回答許廣平時的話:“走‘人生’的長途,最易遇到的有兩大難關。其一是‘岐〔歧〕路’,倘若墨翟先生,相傳是慟哭而返的。但我不哭也不返,先在岐〔歧〕路頭坐下,歇一會,或者睡一覺,于是選一條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倘遇見老實人,也許奪他食物充饑,但是不問路,因為我知道他并不知道的。如果遇見老虎,我就爬上樹去,等它餓得走去了再下來,倘它竟不走,我就自己餓死在樹上,而且先用帶子縛住,連死尸也決不給它吃。但倘若沒有樹呢?那么,沒有法子,只好請它吃了,但也不妨也咬它一口。其二便是“窮途”了,聽說阮籍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卻也像岐〔歧〕路上的辦法一樣,還是跨進去,在刺叢里姑且走走,但我也并未遇到全是荊棘毫無可走的地方過,不知道是否世上本無所謂窮途,還是我幸而沒有遇著?!?
其實關于窮途末路,至少有幾種選擇:1、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方了,哭過鬧過,哪里跌倒哪里躺下,承受甚至享受失敗或者干脆躲開,有點類似墨翟、阮籍;2、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方了,也不哭也不鬧,就在哪里“等”著,等待事情的轉變,這是王維的態(tài)度,也是陶淵明的態(tài)度,陶說“云無心以出岫”(《歸去來兮辭》),王維“坐看云起”,思想一脈相傳,這是悠閑到了極點、豁達到了極點、通透到了極點才有的念頭;3、到了宋代陸游時,他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他也不哭不鬧,但是他要試著往前走,不走怎么可能“又一村”。
同樣面對前面沒有路的時候,墨翟、阮籍是悲觀地大哭而返;陸游是再往前走走試試找找方法,魯迅的辦法與陸游相類似,但更積極更富戰(zhàn)斗精神;王維則是反正沒路了我們看看風景吧,說不定等時機一到事情又解決了呢。三種人生態(tài)度,墨翟、阮籍是消極的,陸游和魯迅是積極的,陶淵明和王維是隨緣的。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正因為是隨緣的,詩的最后一聯(lián)寫道:“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比绻既挥龅搅松搅掷锏睦险?,就一起相互談笑,甚至忘了歸期。
“水盡云起”,王維把詩寫出了畫意,非大畫師而不可得,隨緣而安,同時王維又把詩寫出了禪理,非大禪師而不可得。
李小建,號墨寰,筆名觀月樓主。畢業(yè)于南京政治學院,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周口明德翰墨美術館館長,九州楓林書法研究院院士。
1968年5月生于河南書香之家,幼承家教,初學顏、柳法帖,后研習二王、懷素、孫過庭、王鐸等書法。取法二王法帖,浸潤釋道之學,對書法追根求源,博覽古今先賢書論典籍。鐘情王鐸書風,潛心研習其“書法用筆,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十年求索,深得三味,漸成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之風范。

書法《行到水窮處》作品圖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