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說收到我的國畫作品臺歷很是開心,并稱內(nèi)卷的日子里,平淡的生活一經(jīng)筆下,變得十分有趣,讓人舒心……謝謝大家的鼓勵。
“粵劇題材通草畫作品展”觀感。 日前應(yīng)邀,冒雨前往位于廣州永慶坊內(nèi)的廣東粵劇博物館參觀正在那里舉行的“粵劇題材通草畫作品展”,很是驚艷。由通脫木的莖髓精心切割出來的紙片,經(jīng)過畫工的描繪后,變成色彩鮮 艷,光澤獨特的作品,成為熱銷海外尤其是歐洲的“廣州手信”。 由于通草片素材天然,所以畫幅不大,容易碎裂,所以對于畫者和裝裱匠來說,也極考功夫??粗@一幅幅小品,頗覺眼熟。 你說,出自廣州的畫家關(guān)良的戲曲人物畫,能不受家鄉(xiāng)通草畫的影響嗎? ...查看更多
燈罩畫,畫燈罩,是因為朋友劉總說,小時候在老家時,他母親給他買了一盞臺燈,記得燈罩上還有一串葡萄。多少年過去了,每當回想起當年寒窗苦讀的日子,那團柔和的燈光,總是給他心頭帶來一絲絲的溫暖。完成“來料加 工”后題詩句,寄托美好祝愿: 夜夜生光照床頭, 明珠從來不暗投。 燈罩如百褶裙,凹凸不平,從未在布料上作畫,不敢造次。謝謝某教授無私提供自己的上衣給我做試驗。 ...查看更多
似乎寫“厚德載物”適合于任何人,但受者會不會覺得寫者在暗示自己喜歡彰顯什么就缺什么呢?這四個字常被我戲說適合掛在貨拉拉或者其他搬運公司之類的地方,載物嘛。 “上善若水”也四處泛濫,到處都是水,給水務(wù) 公司或者賣飲用水源的挺合適。 俺不想步人后塵,拾人牙慧。所以給一位叫“阿妮”的女士寫字,就量身定做,有針對性地寫“阿妮馱?!?,給予吉祥的祝福,又暗含禪意。故又補對曰:“佛號長傳無界地,慈航只渡有緣人”。阿彌陀佛。 ...查看更多
夜夢路經(jīng)一座鄉(xiāng)下老宅,里頭的人在神神秘秘祭拜和聚餐。問其此乃何處,所祭何人,鄉(xiāng)人緘口不語,神跡詭異,顧左右而不理外人。吾環(huán)視四壁,見一堵煙熏火燎、黝黑破舊的墻壁上,有綠色行書寫著:葉名琛三字。醒來連呼 奇哉奇哉。不知有哪位好人能解此夢? ...查看更多
一早起來,天陰陰的,看不到日出有點失望。 海風呼呼大作,仿佛千軍萬馬,發(fā)出沖鋒的怒吼,雪白的海浪,一排緊接著一排,像搶灘登陸的士兵,到了灘頭,趴下、消失,后邊的海浪,在風的強迫和鼓動下,繼續(xù)沖來,義 無反顧,但還是消失在灘頭…… 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在遠處,你是看不到有多少浪花,只有快到海灘時,浪花才猛然出現(xiàn),就如同潛伏在深山老林的千軍萬馬,一路匍匐前進,無聲無息,待到接近敵人陣地,眼看就要短兵相接的時候,才猛然躍起,挺槍沖來,頗為壯觀。然而,太陽并不配合這個壯闊的戰(zhàn)斗場面,依舊沒法出來,因為厚厚的云層把它與人間隔離開來。它還是執(zhí)著,趁著云霧裂開的縫隙,趕緊把陽光投射過來,給出海的人們一點光明和希望。 從云霧中投射下來的光,就如同舞臺上的聚光燈,把遠遠望去很平整的海面布置成一個開闊的舞臺。只是等了半天,卻沒有任何演員上場,哪怕是一只海鷗、一葉孤舟也好。算了吧,既然等不到,我們就自己上場吧。換上泳裝,我們就是大海新的配角…… ...查看更多
林淑然老師率隊前往參觀邱大尉、羅玉鑫新宅,并賀喬遷之喜。吾畫紅棗(早)花生(生),并松鼠,聊作賀禮。并題詩一首: 舉筆夜朦朧, 盈籃玉棗紅。 松間來致賀, 意在不言中。
今天在拍賣會預(yù)展上看到這對聯(lián)。感慨過去和現(xiàn)在,還是有不少人不了解對聯(lián)的嚴謹性的。凡對聯(lián),上下聯(lián)的詞性、結(jié)構(gòu)、意義均須對應(yīng),平仄相反。如原來上聯(lián)不錯,下聯(lián)就強差人意。如把原來的上聯(lián)保留,而下聯(lián)改為:無欲 無私安倚偏。在詞性、結(jié)構(gòu)、意思和平仄上就對應(yīng)起來了。 如果缺乏上述的要求,只能叫句,不能叫對聯(lián)。 ...查看更多
恭賀方楚雄老師《怡情翰墨》書畫作品展開幕式取得圓滿成功,并祝七十大壽快樂,福如東海,永遠年青。
我始終認為美術(shù)界經(jīng)常津津樂道的張大千拜見畢加索的那段故事很有水份。 見面肯定是見了,這種事在外國習(xí)以為常,見誰都沒有像我們國內(nèi)那樣難。尤其是領(lǐng)導(dǎo)和藝術(shù)家,都特別隨和。他們自己和周圍的人們也沒覺得 有什么了不起。但你看看照片上,畢加索漫不經(jīng)心不看鏡頭,而張大千卻得意洋洋,心懷預(yù)謀地望著鏡頭的猥瑣樣子,你就知道這個人人品值得掂量。至于文中提到畢加索說:“我不敢去你們中國,因為中國有個齊白石。”我認為,這是不符合外國人的正常思維,倒是很像中國江湖上黑社會的思維。有什么敢不敢的?又不是比武打擂臺和決斗,或者爭奪地盤。每次看到這段故事,尤其看到張大千和畢加索的合影,我就感覺好像湯里掉了一只蒼蠅。畫得再好,品質(zhì)不高,畫也不可能是極品。 ...查看更多
一花一世界,兩國兩丹青。方楚雄林淑然艾瑞三人聯(lián)展在廣州陳樹人紀念館溫馨而隆重舉行。四十年來老師師母相濡以沫,攜手共進,在藝術(shù)道路上取得輝煌的成就。女婿艾瑞也“中為洋用”,拿起了中國的毛筆,用中國的宣紙 ,畫起了心中的世界,令人耳目一新。衷心祝福這個幸福的藝術(shù)之家。 ...查看更多
陳丹青《退步》畫展,看后略有感慨。 如同不少畫界老師一樣,許多人四處游學(xué),苦苦探索,可以追求?;仡^一看,還是青少年時候的畫更有意思,可能爐火不夠純青,可能技法尚且生澀,但率真大膽,虎虎有生氣。 老來思想復(fù)雜了,顧慮多了些,手法太花太炫耀了,故意堆砌的華麗多了,少了質(zhì)樸,真誠,多了虛榮和偽善,技法貌似進步,其實境界退步了。 ...查看更多
著名美術(shù)教育家、國畫大師方楚雄教授《天地生靈》——動物世界作品展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中心隆重舉行。中聯(lián)辦宣傳文化部、澳門特區(qū)行政總署、澳門文化局、澳門文化基金會、澳門博物館以及廣州美術(shù)學(xué)院國畫院的相關(guān)負 責人及社會各界代表出席了開幕式剪彩儀式并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高度評價方老師在國畫創(chuàng)作與研究,傳承與發(fā)揚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展覽從今日起至本月27日止。歡迎光臨參觀。 感謝恩師提攜和鼓勵,在展覽中榮幸地看到老師在幾幅作品上題了我的名字,開心并慚愧…… ...查看更多
白云文聯(lián)雅聚,張主席曉虎兄出上聯(lián)曰:禿筆生墨趣,命余答下聯(lián),吾略思數(shù)秒,答約:空杯待佳人。眾人鼓掌稱好。上下聯(lián)不管是平仄,還是意境,均算工對。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文人之樂,蓋如此也。謝曉虎兄及諸友 。 夜宿金海灣酒店,兩次驚醒無眠。內(nèi)疚自我修煉不足,未能入定。乃作詩記之,并祝福隔壁。 難得心寬夢正酣, 隔墻風雨起巫山。 自嘲修煉心未凈, 莫怪人家金海灣。 ...查看更多
廣州亞洲美食節(jié)近日開幕,并于廣東畫院舉辦《丹青美食》~畫家筆下的美食專題美術(shù)作品展。本人舊日習(xí)作水墨四屏有幸入展。有朋友說,媒體公眾號發(fā)的稿件遠看不清楚。現(xiàn)將近圖轉(zhuǎn)發(fā),請教各位方家,并配題畫詩文如下: 1、 一分耕耘一分收, 田園味淡百無愁。 爐前煨得芋頭裂, 天子千呼不下樓。 2、 我在岸上君在池, 從來只能影相依。 今日同赴英雄宴, 相逢一笑未覺遲。 3、 此生有苦更有甜, 榮譽得失只當閑。 何愁廟堂江湖事, 滄海夢中變桑田。 4、 踏平波浪千百頃, 網(wǎng)收四海萬丈晴。 一頂殘荷遮風雨, 人間此處有公平。 ...查看更多
一聲清脆的哭啼聲劃破從化寂靜的夜空,同事生了個女兒??此懿蛔雎?,也不發(fā)朋友圈的態(tài)勢,明眼人就知道他心有不爽,骨子里一定想生兒子,有點失望,有點受挫。 理解,理解。我們權(quán)且不辯論生男生女的利弊和 好壞。你看看那山上茂密的樹木,哪會因為那棵樹的枯榮而影響森林的蔓延?你看看那草原,哪會因為某從草不生草籽而影響綠草如茵?江河不會因為個別水珠的丟失而干涸;大海不會為風和太陽的蒸發(fā)而變淺。不必把傳宗接代看得太重,不必把煙火延續(xù)看得太深。 我們供奉的祖先,或者早已投胎到人家好幾回了,或許已經(jīng)姓別家的姓氏。神主牌只留下歷史的儀式感。將來我們死去后,在陰間或者天堂還是自食其力好,把陰界的日子過好才是硬道理。靠后代們逢年過節(jié)祭拜供奉那點東西,一是時間相隔太久等不住,二是后代靠不住,三是人家燒的紙幣萬一遇到假錢。 夫妻也好,孩子也好,只是一種緣份和社會發(fā)展流水線的一個小小的環(huán)節(jié)而已。把當下的日子過好,把心境調(diào)節(jié)好,才是真正好。你看看杭州城隍面里邊的一副對聯(lián)寫得多好: 上聯(lián):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 下聯(lián):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橫批:前因后果 ...查看更多
整理老物件,再見崢嶸歲月。 整理老物件,發(fā)現(xiàn)當年從柏林帶回的柏林墻磚,轉(zhuǎn)眼已經(jīng)30年。這塊墻磚,也許浸過離別的人兒的眼淚,也許染過越境者的血汗,也許聽過那凄厲的槍聲,或者,記錄了那喊啞了喉嚨的掙 扎。但終于,它碎得很有價值,畢竟禁錮打破了,人們團圓了…… 清理老物件的同時,也往往發(fā)現(xiàn)一些有意思的東西。傳說中的“武林英雄貼”就是這個樣子滴。黑馬刀客有禮了! 在一堆舊書中無意發(fā)現(xiàn)一本湮沒多年的雜志,封面人物有點面熟。 蒙塵數(shù)載未開封, 歷雪經(jīng)霜不說冬。 眼里梅花千萬樹, 征程畢竟太匆匆。 整理老物件,清掉了數(shù)百斤節(jié)目單海報文件之類的。內(nèi)容從器樂、聲樂、交響樂,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現(xiàn)代舞、探戈、弗萊明戈、拉丁舞,話劇、舞臺劇、兒童劇、京劇、越劇,相聲曲藝、木偶、皮影、武術(shù)、雜技,美聲、民族、流行,美術(shù)攝影書畫……可謂應(yīng)有盡有,一點不夸張地說,足以涵蓋二十年來的半部廣東演出史。扔了就扔了,記憶那么多崢嶸歲月,也是一種負擔…… ...查看更多
《賀李叢陳雪漫新婚》(即席七律一首) 李叢花開雪漫漫, 嘉賓散盡玉酒殘。 此處刪去三千字, 云來雨潑夢巫山。 李叢老弟新婚宴,賓朋滿座、少長咸集、藝友紛至。書法家程磊兄即興口占一首:《李叢陳 雪漫新婚之賀》作者:程磊 陳釀盡傾雪漫漫, 佳人笑解紫羅衫。 投懷抱李叢中笑, 醉了鴛鴦歸潮汕。 我也隨興附和一首: 李叢花開雪漫漫, 嘉賓散盡玉酒殘。 此處刪去三千字, 云來雨潑夢巫山。 因程磊兄已經(jīng)把細節(jié)描述很具體到位,所以我也就在第三句寫道:“此處刪去三千字”,呵呵。 ...查看更多
賦詩一首《試劍? 贈忠文兄》作者石廣生 處州名士行翩翩, 商海泛舟浙粵間。 文能揮筆飛龍鳳, 武識噴霧蘑菇拳。 東山贈我龍泉劍, 西廂言歡意謙謙。 酒醉拔劍細細看, 秋江水寒刃顛顛。 起舞銀光耀四座, 游龍蜿蜒驚鳳翩。 演罷劍聲猶縈耳, 明月如弓正滿弦。 壺盡斜臥君莫去, 再論藤牌與鉤鐮。 長恨此生未逢世, 錯過梁山水滸篇。 ...查看更多
北大120周年校慶之際出了一本書,叫做《刻在靈魂深處》,收集了110個作者回憶北大的文章,近日收到,一口氣讀完,如飲甘飴。拙作《我的外號叫大俠》被收入其中,改名為《海淀的那些流氓》。對這一修改,我是保 持反對意見的,因為“流氓”這個詞太傷對方的自尊心,萬一那些人還健在,看到了心情會怎樣?也許人家后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呢。 總體說,這本書的確編的不錯,不論是著名作家、企業(yè)家、政界人士和各行各業(yè)都各有代表。感覺理科生寫文章不遜文科生,甚者個別篇章還比中文系的強。該書收集了陳建功、劉震云、孔慶東、易剛、俞敏洪,還有豬肉佬陸步軒……等等一群名人的作品,我也以拙作忝列其中。 其實在我寫北大系列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也是網(wǎng)擊率比較高的是《北大舞會》和《舌尖上的北大》。既然選上《大俠》這篇,估計是總編阿憶看上了我作為一個斯斯文文的讀書人卻很有赳赳武夫的尚武精神所形成的性格反差吧。石廣生記 ...查看更多
廣佛春浪音樂節(jié)開演前,抽空到對面佛山圖書館看看黃君璧畫展。感覺他的小品遠比大畫精彩。方寸之間,移天縮地,氣勢恢弘,氣象萬千,意境深遠,畫里畫外,意猶未盡。反而大畫感覺不如小品氣韻飽滿,有松散:蒼白無力 支撐之憾。駕馭大畫,不是簡單地把境物放大就是大畫,必須氣場足,場面壯觀,層次豐富,既有聚散,又有連貫,既有矛盾對比,又有和諧統(tǒng)一。大畫,還是當讀黎雄才關(guān)山月作品。 ...查看更多
教師節(jié)前往探望恩師方楚雄教授和師母林淑然老師,得贈其新出畫集,老師欣然題詩相贈:“中外尋佳景,濃淡皆是情”。該畫集集中了老師近期到國內(nèi)外寫生創(chuàng)作的佳作。令我感動的是,有幾張大畫還引用了我寫的詩,老師提 攜晚輩,不忘把我的名字寫上,讓做學(xué)生的非常感動。祝老師師母永葆青春,桃李芬芳。 ...查看更多
前年游浙江,龍泉朋友開辦度假村,名謂“仙然居”。知我好弄詩文,席間邀我為之撰聯(lián),一時不便推托,趁飲酒間臉紅耳熱,脫口而出道:“客上仙然居,居然仙上客”。四座擊掌稱妙。座間有同游書法家程磊兄者,棄箸而起 ,即席揮毫而就。而今對聯(lián)猶掛山門二年余,竟然無暇重訪。憾哉,憾哉。 ...查看更多
一場女人味十足的畫展,“雋玉夏川”——許雋協(xié)、羅玉鑫、李夏夏、陳川四人展,在珠江美術(shù)館開幕,展期5月29日~6月17日。展覽凸顯“四高”:顏值高,學(xué)歷高,師名徒高,還有鞋跟也高。看人看畫都是美,畫上還 隱隱飄著一股香水味,給人一種賞心悅目,色香味俱全,耳目一新的感覺。有空去體驗下吧。 ...查看更多
梅蘭竹菊皆美,詩書畫印俱佳。祝賀廣州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周國城先生書畫展開幕。
觀何香凝先生的畫作,不論是山水畫還是花鳥畫,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獅子和老虎。似乎可以窺見一個溫文爾雅的女性內(nèi)心隱藏的霸氣和雄心壯志。畫作最難能可貴的是題跋,從劉少奇到陳毅,從趙樸初到柳亞子、郭沫若, 從于右任到潘天壽……不少名人名家都在畫作上題上詩句,留下墨寶,使得畫面錦上添花。 ...查看更多
蘇富比藝術(shù)拍賣預(yù)展,現(xiàn)在抽象藝術(shù)占了主流??梢姰斀駯|西方審美取向的差異在不斷拉大?;蛟S,在文化差異中能尋找到藝術(shù)的靈感和借鑒。
題三角梅 余曾于澳洲見一株三角梅,大如華蓋,遮天蔽日,燦若紅霞。今試畫之,題詩一首: 我家有梅四時開, 何須苦等冰雪來。 萬紫千紅誰能敵, 長舞東風自放懷。 石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