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57395485收藏日記 對話
19年紀念幣。請教老師們這枚錢幣屬于偏打幣嗎?謝謝
2019-10-18 21:06:09 9 0 736 -
陳祖松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第三屆中華之光《大千杯》全國書畫作品展;
書法作品:“大筆揮出雅書畫,千杯獎歸高藝人?!?2019-10-18 11:43:00 19 0 1881 -
2019-10-18 07:39:05 16 0 1698
-
陳文斌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對聯(lián)書法“碧海回瀾魚龍變化風云會;層巒聳翠松柏青蒼日月高;”
2019-10-17 21:56:27 5 0 1708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文化興國強國需從尊重文化禮敬文化人開始;
如今,全社會大都知道文化,并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不是喊口號的,文化要從心底流出正行正念正愿的清泉,要落實到具體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譬如在現(xiàn)實的 中。
譬如在現(xiàn)實的各種文商娛樂活動中,是先以領(lǐng)導站臺為榮為重呢還是以尊重文化、禮敬文化人為榮為重呢?好比近些年來的怪現(xiàn)象,科學家(還有默默無聞的一線工作者)和影視演員在一起,從良心去審視,有目共睹的事實,人們都是在追捧誰呢?
政無文寸步難行,商無文喪失底線,文無文陽奉陰違,藝無文缺德喪道,文化不是臉上的油彩,需要時就涂上,不需要時就認為是垃圾、是虛的、是沒有經(jīng)濟價值的!
文化的智慧、功德、福報、精神、內(nèi)涵、價值不能讓無知者和奸佞之輩糟踐,文化自信從心田上建立,文化重視要從尊重真正的文化人開始!
一一楊牧青閱微隨記(因閱2019年10月10日《光明日報》(執(zhí)筆:儲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文有感) 查看更多2019-10-17 19:59:43 7 0 1273 -
荊古軒收藏日記 對話
收藏戰(zhàn)漢老琉璃杯一對。穿越歷史的時空,感受悠遠的琉璃文化,曾幾何時光倒流這小小的容器卻承載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和經(jīng)歷,等待我們有一天去探索真知告訴后人,讓后來者傳承文化之源。荊古軒尹峰收藏感悟并記。
2019-10-17 16:48:36 11 0 2253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藝術(shù)是民族的、傳統(tǒng)的、當代的--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124)
作為一位焦墨藝術(shù)家要熬夠歲月,經(jīng)歷滄桑,人生歷練,吃苦耐勞這些“味道”段練出來的。學海無涯,藝無止境。畢竟,年過一個甲子、還很 畢竟,年過一個甲子、還很年輕,剛過不惑之年,“老筆紛披意縱橫,畫氣不畫形”,這雖然是自勉和追求,但是,只有等到“與畫俱老”,才有可能達到自然而然、天真爛漫這個境界。
焦墨藝術(shù)是民族的、傳統(tǒng)的、當代的。因古拙而真實,因疏簡而空靈,因大氣而超邁,因超邁而雄強,因雄強而霸悍。其畫風清新要明快,筆墨要堅實,造型要嚴謹,既不乏傳統(tǒng)筆墨意味,又不失現(xiàn)代審美情趣。其作品有一股散淡疏簡、元氣充盈而又蒼茫古厚、雄健遒勁的氣息,能夠帶給觀者一種視覺的享受與心靈的觸動。還要有真情實感,有藝術(shù)天賦,必要的人生閱歷與人生體悟,要創(chuàng)作出具有這個時代的作品,
焦墨畫,是一門藝術(shù)。體現(xiàn)在筆墨的運用與建構(gòu)。傳統(tǒng)的筆墨語言如何嫻熟地使用,屬于運用問題;新的枯筆渴墨語言和藝術(shù)圖式的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則屬于建構(gòu)問題。從作品中,看到努力探索建構(gòu)屬于自己的筆墨語言和藝術(shù)圖式,而且初現(xiàn)端倪,筆墨千古不易,筆墨是焦墨畫的靈魂,是畫家繪畫思想的載體。筆法的千變?nèi)f化,墨法的枯渴潤澀,都依賴于畫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去駕馭。是指中華民族的藝術(shù)精神不可變。思想無時不易,指的是在掌握傳統(tǒng)技法之后,一方面不能固步自封,另一方面要“筆墨當隨時代”,要善于求變、求新、求發(fā)展。但求變求新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尊重傳統(tǒng),敬畏傳統(tǒng),繼承傳統(tǒng),弘揚傳統(tǒng),不能盲目求新、求奇。畫法可變,構(gòu)圖可變,筆墨可變,但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中華民族的藝術(shù)精神不能丟。
馬培童寫扵深圳 查看更多2019-10-17 10:45:28 31 0 1436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中國焦墨畫的枯筆渴墨和筆墨意境-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123)
焦墨畫是“寫”出來的,“寫”體現(xiàn)出東方繪畫的兩大特點和要求。
畫家的成長離不開兩個“基因”:一是文化基因,二是血脈基因。兩個 開兩個“基因”:一是文化基因,二是血脈基因。兩個“修養(yǎng)”、焦墨畫的主要核心語言是“線”、“點”,“面”、這個“線”“點”“面”是書法筆意在焦墨畫中的延伸和演變。
焦墨畫的基礎(chǔ)是文化,是境界是哲學,人是修養(yǎng)。
焦墨畫的意境”是“筆墨意境”,是“詩化意境”,“兩個意境”互為作用,才能創(chuàng)造中國焦墨畫的寫意精神。
“枯筆渴墨”和文化素養(yǎng)是畫家要主修的課題??莨P渴墨是筆墨鑄造:“枯筆渴墨”是中國焦墨畫的語言,“線、點”、“面”又是語言中的核心元素??莨P渴墨含性,性必修,枯筆渴墨之道,貴在無用水。筆墨初始,氣化萬象,受畫家自身修養(yǎng)、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產(chǎn)生不同品位、不同味素的筆墨形態(tài)。筆墨形態(tài)各異,筆墨意境也呈五彩繽紛狀。它所營造出來的無形的、抽象的、朦朧的味素,就是個性化筆墨意境。所以,中國焦墨畫的枯筆渴墨是一個很復雜的哲學問題。抽象的枯筆渴墨在深層面蘊藏著一個永遠看不透,筆墨意境玄妙神奇,“見用于神,藏用于人”。文中三只眼,畫中象外象。真正的藝術(shù)家在寂寞中熔鑄,優(yōu)秀的藝術(shù)在世俗中沉吟,邊緣化的藝術(shù)家保持沉默。
馬培童寫扵馬來西亞。 查看更多2019-10-17 10:43:41 26 0 1880 -
2019-10-17 10:38:12 32 0 1521
-
陳祖松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書法作品:“一室泰和十分樂,千祥云集萬福家。”請欣賞
2019-10-17 10:31:15 4 0 2037 -
2019-10-17 10:24:05 3 0 1083
-
2019-10-16 22:47:48 16 0 1834
-
黎群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畫畫可以使人忘記憂愁,還可以陶冶人的情趣。人對美有自然的親切感,藝術(shù)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前些天游客幫我拍的視頻,我畫畫的場景,我今天才看到,心中有些感動。2019-10-16 14:15:54 21 0 1640 -
王貴燁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我的作品不是什么名人大作、但是能給你帶去正能量!你說你不懂畫、那群里網(wǎng)絡(luò)上各類畫太多了、你怎么沒有看上呢?、為什么問我的畫怎么賣呢?中國畫是寫意畫……就是一種感覺,對你的情緒、你的精神、你的心靈,有一 種觸動……從中感悟到很多東西、………你是懂得的、喜歡就是最高的標準、你喜歡不一定別人喜歡、就像你的愛人、情人、心上人一樣,你喜歡就是最高境界了……別人看了感覺也許不怎么樣呢、你有感覺你從中受益、找到東西這就是中國畫的寫意畫魅力所在…………、我的作品是中國寫意畫,它不是文字的語言那樣的直白、寫意畫是含蓄的、是有著寓意的、是把作者的繪畫思想、和繪畫理念注入在作品里的………常言說;字如其人,畫如其人的道理就不難理解了,那么每位看畫的人在畫里面感覺到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你在畫畫方面了解不多……你有其它方面的知識和修養(yǎng),有著靈感、睿智就能從畫里接收到諸多元素!…… 查看更多
2019-10-16 14:06:08 11 0 1558 -
2019-10-15 18:14:24 9 0 1108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解讀甲骨文的認知和方法須重新思考
今年5月11日子夜我寫了《楊牧青:甲骨文字解讀思想和方法要有新的突破》一文,發(fā)至微信朋友圈和網(wǎng)絡(luò),反響倒也挺大的,引起許多的共鳴。文內(nèi)我對黃、商、周、中、國 、國等字做了初步的解讀,并說“只有我們把思維模式和思想意識融合到甲骨文字時代那些‘特殊的人’的心境中去的時候,這樣才能夠使甲骨文字及人類上古文化、古文字回到本來面目上去,了知它們的真實意圖,文化血脈不斷,歷史才能不斷,使甲骨文字解讀才不至于離譜背真,否則估計是無明妄談!”
后來與微友們交流時,我又不得不說:“甲骨文解讀務(wù)必要跳出‘院系科班派’的學術(shù)象牙塔和圈圈,以及人為設(shè)置的一些死胡同。當然‘院科派’在甲骨學上的功勞是巨大,貢獻也是巨大,我們千萬不能否認否定。另外,我們又不得不思考,倉頡為什么要造字?造字的依據(jù)是什么?甲骨文字之前的圖文又該如何去解讀呢?后來史傳帝顓頊為什么要搞“絕地天通”呢?再后來早周時期的青銅器銘文為什么開始對甲骨文字逐漸的要改變和拋棄呢?這些都要重新去思考和認知的!”
就當前來說,甲骨文字從近20萬片(又說15萬片)海內(nèi)外公私所藏的龜甲契刻中,通過至少100名以上的諸如劉諤、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于省吾、唐蘭、胡厚宣、孫常敘、顧頡剛、姚孝遂、徐中舒、張政烺、陳夢家、李學勤、黃天樹、王宇信、林沄、劉一曼、黃德寬、裘錫圭、沈建華、劉釗、宋鎮(zhèn)豪、馬如森及日本島邦男等古文字、歷史、考古各方面“頂級的”專家學者,甚至“泰斗式”的先輩們,歷120年至今少說也在四代甲骨學人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找出了6200多個字,除去還很不確定的、同字異形的重疊字等,能夠準確用“漢字筆畫結(jié)構(gòu)”進行可“隸定”的約4200個字(注:當今從事甲骨學<含甲骨文字、甲骨文書畫等>的人數(shù),各社科院<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各大院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各文史科研機構(gòu)<如中國文字博物館等>官方估計約2000人左右,民間估算約3萬人以上之多<從全國一些甲骨文書法展征稿情況和近年來本人在書畫行業(yè)的接觸與了解>)。這其中,能完成按“形、音、義”三方面都合理或合乎漢字構(gòu)造規(guī)律的僅約1200個字,也就是被當前認為能夠解釋、認讀的。基本被專家學者達成意見相對一致的約1000個字(或1005個字,有人說已經(jīng)解讀了1500個字,估計這是不靠譜的)。
就現(xiàn)在專家學者達成意見相對一致的約1000個字內(nèi)沒有爭議僅約有800個字左右。至今所發(fā)現(xiàn)整理出甲骨文字還有四、五千個字無法釋讀,往往“義不明”、“闕疑”、“待考”等而備述在冊在案而已。就當前被通釋的1000多個字中,舛誤也有不少!現(xiàn)需著重思考:為什么甲骨文發(fā)現(xiàn)120年來“華人圈”這么多的“頂級的”專家學者、甚至“泰斗式”的先輩們沒有把這些文字釋讀完或準確無疑解讀呢?依愚見,關(guān)鍵是對“古文字”的思維認知、解讀方法不對?。?!對“甲骨文”的功用、定性、定名等各方面不準確!??!
我經(jīng)常講,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如果只有科學的腦子而沒有玄靈的心識,那得到的世界就只能是一半,就是殘缺不齊的,大宇宙觀下的世界是渾然一體的,是物質(zhì)與意識并存的世界,是陰與陽相融合的太極世界,是宏觀與微觀相共生的大千世界。倘若拋棄了“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這一基礎(chǔ),那約之甲骨文、青銅器銘符(文、紋)、玉器文、陶文、崖畫文等上古文化、古文字的釋讀只能是一毫米的一毫米的向前推進,或在偏離中而推進并得到不準確的結(jié)果而已!
如附圖,由于對甲骨文的認知和方法欠佳,這兩個頗權(quán)威的《甲骨文字典》也就只能出現(xiàn)不一致的文字解讀結(jié)果了。不要忘了,諸如這些《字典》以及《鐵云藏龜》、《殷虛書契》、《簠室殷契徵文》、《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甲骨文合集》、《殷虛卜辭》、《龜甲獸骨文字》、《甲骨文字典》、《甲骨學文字編》、《殷虛文字甲編》、《殷虛文字乙編》、《甲骨續(xù)存》、《海外甲骨錄遺》、《小屯南地甲骨》、《甲骨金文拓片》、《殷墟甲骨文》等書冊前大都有許多大名鼎鼎的“甲骨學”專家學者或?qū)W界份量很重的人物給作序推薦,或介紹、導而讀之的!
2018年9月10日,我在主講《從甲骨文字探索中國書法之美——怎么寫好甲骨文書法》時說:“古時候結(jié)繩、符號記事如同現(xiàn)代科技符號記事、表象、表意、表事、指示是一樣的道理,圖文以示人間。如今,體制外、院校外的民間的甲骨文研究者人數(shù)也急劇上升,頗為壯觀,約有萬人以上。有人通過字畫符號研究,有人通過方言語音研究,有人通過象形特征研究,有人通過舞蹈姿態(tài)研究,有人通過考古博物研究,有人通過神話故事研究,有人通過其它途徑和形式進行研究。我們相信,高手在民間?;蛟S甲骨文的新的研究突破口就從民間產(chǎn)生,或許用甲骨文打通中西方文化共性、補足人類文化的欠缺就從民間產(chǎn)生。
研究甲骨文還是要多研究一下上古‘神話故事’和‘文化傳說’,以及‘中原方言’,留神一下‘古羌藏語’,還有原始的薩滿舞蹈等,讀萬卷書是不行的,還要走萬里路,朝拜一些名山大川,在大自然、大天地中感知,打開已有的書本、教科知識框架,讓自己腦子發(fā)出‘智慧光’,讓自己的心識開竅,才能入于甲骨文‘象’與‘意’之道。天垂象,見吉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什么?需要思考的,方可理出形、音、義,以及字法、詞法、句法等,‘五位一體,三類同究’,即天、人、地、時、空五位與形(象)、音(語)、義(意)三類的關(guān)系?!?br>新時代的今天,國家極其重視文化建設(shè),強調(diào)要重視發(fā)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這些事關(guān)文化傳承的問題。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甲骨學(含甲骨文字、甲骨文書畫藝術(shù)等)研究一定要打開門戶、派別之見,跳出學術(shù)的象牙塔和圈圈內(nèi)的死胡同,更忌諱以“學術(shù)研究”的名義拉圈子、玩權(quán)威,固步自封,執(zhí)己成見而迂腐透頂!一一公元2019年10月14日夜楊牧青記于京華 查看更多2019-10-15 10:31:32 16 0 1603 -
2019-10-15 09:00:44 4 0 1126
-
2019-10-14 14:32:04 16 0 1538
-
2019-10-14 11:52:04 4 1 1446
-
荊古軒收藏日記 對話
收藏二十多年不同規(guī)格的老紫砂南瓜,老清罐子和飄花翡翠。此藏品是我從不同地方不同藏家手上淘來的。由于光線不同和拍照時間不同所以紫砂南瓜有色度偏差和區(qū)別。
2019-10-13 09:03:26 11 0 1233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思考: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號稱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發(fā)源地,為什么不會誕生古中國的這些器物呢?有人又說古西方文明是古中華文明傳過去,那為什么這些器物沒有出現(xiàn)在地中海、埃及等區(qū)域呢?現(xiàn)當代對“二里頭文化”估 計專家、學者們陷入了“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某個死胡同,以及思維、認知、判定的怪圈了,不能跳出來!這種器物是商先祖的文化遺傳器物(當然產(chǎn)生的時間在夏時期),而且商王朝也不是四百多年,至少在一千五百年以上,上接遼西“紅山文化”,下入“三星堆文化”早期,中期滅夏之后才盛于如今的亳、洹、洛等中原地域,那會兒這些區(qū)域還有大象呵,亦即“豫”字之義!
圖片轉(zhuǎn)自微友俞先生的:夏代?嵌綠松石與黑色生漆填飾物結(jié)合——實例3一一夏代?鑲嵌綠松石青銅龍牌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一一楊牧青隨記·人類上古文化譜系研究課題組需要各方面具有大智慧遠見的人士給予各種支持呵 查看更多2019-10-12 17:39:06 9 0 1789 -
史介鴻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書法:水流云在,想子美千載高標;月到風來,憶堯夫一時雅致。——小幽窗記·集美篇
2019-10-12 12:11:06 5 0 2781 -
飛黃根藝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根雕茶盤好用還是石茶盤好用?對茶盤不是很了解的朋友會有這個疑惑。
從根雕茶盤和石茶盤各自的優(yōu)缺點給您分析,看完你或許已經(jīng)知道如何選擇了。
根雕茶盤的優(yōu)點:
1、根雕實木茶盤相對石茶盤較輕,收納和 較輕,收納和搬運都比較方便;
2、根雕實木茶盤木紋和造型千變?nèi)f化,每一款都不同,觀賞性很強;
3、根雕實木茶盤觸感比較好,夏天不熱冬天不冰,深受茶油喜愛;
根雕實木茶盤缺點:
1、相對石頭茶盤來說更需細心保養(yǎng),木頭都存在裂開和變形的風險,顯得更為嬌貴;
石茶盤種類繁多,有烏金石茶盤、草花石茶盤、雞血玉茶盤、端硯茶盤等,其優(yōu)點是:耐用,性能穩(wěn)定;但缺點也較為明顯:沉重,不易運輸和收納,觸感冰涼。
選擇根雕實木茶盤還是石茶盤,想必你心里有數(shù)了。
附圖為金絲楠木根雕茶幾,超自然根位,面板干凈金絲滿滿,色澤金黃,集水波紋、雨滴紋、龍膽紋、瘤花于一體,層次豐富,造型飽滿,高端大氣,得天然奇特造型,匠心獨韻,成就獨一無二的自然款,整體無拼接
【尺寸】長220寬80主盤高68最高88公分
【編號】09F446-0112880
【價格】12800元,包木箱,配送5個木墩,不含運費 查看更多2019-10-12 11:55:11 21 0 2225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從2007年《楊牧青:中國書畫各階層分析》到2015年《楊牧青:還書畫界一方凈土 書協(xié)美協(xié)畫院應改制重組》的兩篇文稿,雖然點擊瀏覽量各數(shù)據(jù)表明突破上億人次,但文稿的前后思想是一致,都是期望藝界更好、更 界更好、更公平、更陽光,發(fā)展的更符合人民的需要。有句說“地域不空誓不成佛”,或許先生我在“常態(tài)”、“舊時代”以及部分人的眼中被認為是胡鬧、是瘋子、是不正常的行徑??涩F(xiàn)在講“新常態(tài)”、講”新時代”、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世,更加之網(wǎng)絡(luò)世界的傳播力、穿透力,人們鑒別、判斷、認知力越來越好,相信藝界一些江湖雜耍、陽奉陰違、特別用藝術(shù)特權(quán)胡日鬼者會越來越少,鬼從來怕見陽光的!因為,推動文藝大改革,在任何時代、任何時候都是各行業(yè)領(lǐng)頭人要敢為人先去干的事情,這也是有識人士都要做的一件為國為民的事情,人人有責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楊牧青 查看更多
2019-10-12 11:19:49 6 0 1722 -
劉明禮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分享9月10月的人物寫生作品女人體素描作品4幅,僅供參考。
2019-10-12 10:33:29 15 0 2773 -
荊古軒收藏日記 對話
收藏奇石有感:“一塊奇石入餐桌,形似皮色剛紅燒,要說此品何芳名,臘肉奇石不虛名,今日盛宴非莫屬,敬奉大家美味肴”。在此荊古軒感謝興藝堂所有書畫、收藏的各位老師和同仁對我的關(guān)注和支持。
2019-10-11 20:13:23 17 0 1173 -
張近生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根據(jù)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詩意而創(chuàng)作的國畫山水畫;“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岳,攀巖歷 萬重。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鳳吹我時來,云車爾當整。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叵?,碧嶂盡晴空。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弊髌烦叽缢某哓Q幅68X138cm;創(chuàng)作時間丁酉年中秋,張近生國畫山水畫作品。
第二幅國畫山水畫《黃山夕照圖》,尺寸四尺豎幅68X138cm;創(chuàng)作時間丁酉年中秋,張近生國畫山水畫作品。
第三幅國畫山水畫《江南金秋紅勝火》,尺寸四尺豎幅68X138cm;創(chuàng)作時間丁酉年孟秋秋,張近生國畫山水畫作品。
建國70周年,祖國山河霞滿紅。 查看更多2019-10-11 17:34:07 25 0 3048 -
張近生收藏日記 對話
“東成西就一一莊景輝作品展”2019年10月7日出席北京昆泰.嘉瑞藝術(shù)中心舉辦的“東成西就一一莊景輝作品展”開幕式:
莊景輝是美國大風堂藝術(shù)研究會會長、美國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副會長、美國中國畫協(xié)會常 副會長、美國中國畫協(xié)會常務(wù)副會長,張大千先生再傳弟子,大風堂傳人,我的同門師兄!同門師兄赴京辦展,乃大風堂畫派大喜之事也.......
師兄不遠萬里從美國遠道來祖國辦展,拿出最好的潑墨潑彩作品是為慶祝建國七十周年獻禮,這是愛國之舉!為莊師兄點贊!本人欣佩之余即興賦詩相贈……
席間通過與佳富比(北京)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慧才女、北京金漢府文化公司董事長遲雩才女、和主辦方寶甄文化公司張洪玉才女及著名書畫家互動,受益匪淺…… 查看更多2019-10-11 17:20:12 62 0 2760 -
洪志標榮譽資質(zhì) 對話
法國郵票上的中國藝術(shù)名家--洪志標
2018年中法建交50周年發(fā)行的法國郵票上的中國藝術(shù)名家洪志標紀念郵折。
一帶一路文化名片--由美國集郵集團和香港集郵有限公司聯(lián)合出版發(fā)行。2019-10-11 15:25:17 16 0 1199 -
耿濤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行楷書法臨《蘭亭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乙亥年秋月耿濤書。 查看更多2019-10-11 14:52:31 15 0 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