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牧青日記 對話
楊牧青:解讀甲骨文的認知和方法須重新思考
今年5月11日子夜我寫了《楊牧青:甲骨文字解讀思想和方法要有新的突破》一文,發(fā)至微信朋友圈和網(wǎng)絡(luò),反響倒也挺大的,引起許多的共鳴。文內(nèi)我對黃、商、周、中、國等字做了初步的解讀,并說“只有我們把思維模式和思想意識融合到甲骨文字時代那些‘特殊的人’的心境中去的時候,這樣才能夠使甲骨文字及人類上古文化、古文字回到本來面目上去,了知它們的真實意圖,文化血脈不斷,歷史才能不斷,使甲骨文字解讀才不至于離譜背真,否則估計是無明妄談!”
后來與微友們交流時,我又不得不說:“甲骨文解讀務(wù)必要跳出‘院系科班派’的學術(shù)象牙塔和圈圈,以及人為設(shè)置的一些死胡同。當然‘院科派’在甲骨學上的功勞是巨大,貢獻也是巨大,我們千萬不能否認否定。另外,我們又不得不思考,倉頡為什么要造字?造字的依據(jù)是什么?甲骨文字之前的圖文又該如何去解讀呢?后來史傳帝顓頊為什么要搞“絕地天通”呢?再后來早周時期的青銅器銘文為什么開始對甲骨文字逐漸的要改變和拋棄呢?這些都要重新去思考和認知的!”
就當前來說,甲骨文字從近20萬片(又說15萬片)海內(nèi)外公私所藏的龜甲契刻中,通過至少100名以上的諸如劉諤、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于省吾、唐蘭、胡厚宣、孫常敘、顧頡剛、姚孝遂、徐中舒、張政烺、陳夢家、李學勤、黃天樹、王宇信、林沄、劉一曼、黃德寬、裘錫圭、沈建華、劉釗、宋鎮(zhèn)豪、馬如森及日本島邦男等古文字、歷史、考古各方面“頂級的”專家學者,甚至“泰斗式”的先輩們,歷120年至今少說也在四代甲骨學人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找出了6200多個字,除去還很不確定的、同字異形的重疊字等,能夠準確用“漢字筆畫結(jié)構(gòu)”進行可“隸定”的約4200個字(注:當今從事甲骨學<含甲骨文字、甲骨文書畫等>的人數(shù),各社科院<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各大院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各文史科研機構(gòu)<如中國文字博物館等>官方估計約2000人左右,民間估算約3萬人以上之多<從全國一些甲骨文書法展征稿情況和近年來本人在書畫行業(yè)的接觸與了解>)。這其中,能完成按“形、音、義”三方面都合理或合乎漢字構(gòu)造規(guī)律的僅約1200個字,也就是被當前認為能夠解釋、認讀的。基本被專家學者達成意見相對一致的約1000個字(或1005個字,有人說已經(jīng)解讀了1500個字,估計這是不靠譜的)。
就現(xiàn)在專家學者達成意見相對一致的約1000個字內(nèi)沒有爭議僅約有800個字左右。至今所發(fā)現(xiàn)整理出甲骨文字還有四、五千個字無法釋讀,往往“義不明”、“闕疑”、“待考”等而備述在冊在案而已。就當前被通釋的1000多個字中,舛誤也有不少!現(xiàn)需著重思考:為什么甲骨文發(fā)現(xiàn)120年來“華人圈”這么多的“頂級的”專家學者、甚至“泰斗式”的先輩們沒有把這些文字釋讀完或準確無疑解讀呢?依愚見,關(guān)鍵是對“古文字”的思維認知、解讀方法不對!??!對“甲骨文”的功用、定性、定名等各方面不準確?。。?br>我經(jīng)常講,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如果只有科學的腦子而沒有玄靈的心識,那得到的世界就只能是一半,就是殘缺不齊的,大宇宙觀下的世界是渾然一體的,是物質(zhì)與意識并存的世界,是陰與陽相融合的太極世界,是宏觀與微觀相共生的大千世界。倘若拋棄了“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這一基礎(chǔ),那約之甲骨文、青銅器銘符(文、紋)、玉器文、陶文、崖畫文等上古文化、古文字的釋讀只能是一毫米的一毫米的向前推進,或在偏離中而推進并得到不準確的結(jié)果而已!
如附圖,由于對甲骨文的認知和方法欠佳,這兩個頗權(quán)威的《甲骨文字典》也就只能出現(xiàn)不一致的文字解讀結(jié)果了。不要忘了,諸如這些《字典》以及《鐵云藏龜》、《殷虛書契》、《簠室殷契徵文》、《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甲骨文合集》、《殷虛卜辭》、《龜甲獸骨文字》、《甲骨文字典》、《甲骨學文字編》、《殷虛文字甲編》、《殷虛文字乙編》、《甲骨續(xù)存》、《海外甲骨錄遺》、《小屯南地甲骨》、《甲骨金文拓片》、《殷墟甲骨文》等書冊前大都有許多大名鼎鼎的“甲骨學”專家學者或?qū)W界份量很重的人物給作序推薦,或介紹、導而讀之的!
2018年9月10日,我在主講《從甲骨文字探索中國書法之美——怎么寫好甲骨文書法》時說:“古時候結(jié)繩、符號記事如同現(xiàn)代科技符號記事、表象、表意、表事、指示是一樣的道理,圖文以示人間。如今,體制外、院校外的民間的甲骨文研究者人數(shù)也急劇上升,頗為壯觀,約有萬人以上。有人通過字畫符號研究,有人通過方言語音研究,有人通過象形特征研究,有人通過舞蹈姿態(tài)研究,有人通過考古博物研究,有人通過神話故事研究,有人通過其它途徑和形式進行研究。我們相信,高手在民間?;蛟S甲骨文的新的研究突破口就從民間產(chǎn)生,或許用甲骨文打通中西方文化共性、補足人類文化的欠缺就從民間產(chǎn)生。
研究甲骨文還是要多研究一下上古‘神話故事’和‘文化傳說’,以及‘中原方言’,留神一下‘古羌藏語’,還有原始的薩滿舞蹈等,讀萬卷書是不行的,還要走萬里路,朝拜一些名山大川,在大自然、大天地中感知,打開已有的書本、教科知識框架,讓自己腦子發(fā)出‘智慧光’,讓自己的心識開竅,才能入于甲骨文‘象’與‘意’之道。天垂象,見吉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什么?需要思考的,方可理出形、音、義,以及字法、詞法、句法等,‘五位一體,三類同究’,即天、人、地、時、空五位與形(象)、音(語)、義(意)三類的關(guān)系?!?br>新時代的今天,國家極其重視文化建設(shè),強調(diào)要重視發(fā)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這些事關(guān)文化傳承的問題。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甲骨學(含甲骨文字、甲骨文書畫藝術(shù)等)研究一定要打開門戶、派別之見,跳出學術(shù)的象牙塔和圈圈內(nèi)的死胡同,更忌諱以“學術(shù)研究”的名義拉圈子、玩權(quán)威,固步自封,執(zhí)己成見而迂腐透頂!一一公元2019年10月14日夜楊牧青記于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