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牧青日記 對話
名稱:殷商晚金文·契約符
規(guī)格:45cm×68cm/2.7平尺
材質:半生宣老紙
附議:這個符號形式的“圖紋”文字,見錄《三代吉金文存》,原物在故宮博物院藏。近現代從郭沫若、羅振玉、容庚、唐蘭再到李學勤、曹錦炎、黃德寬等十幾位大學者估計是釋讀有誤,隸定為“亞獏”也是欠準確的,或就是錯說誤判。
對此“圖紋”疑惑多年不解,昨夜(戊戌1月17日)入夢驚醒一身冷汗,原來這是表示孤竹國(冀東地區(qū))第七任國君父丁隨帝辛(殷紂王)在傍晚(日暮)圍獵獲得殷紂王開心歡喜并立了功,紂王以圈地域為獎賞而記的“契約符”。好比“跑馬圈地”一樣,只不過此事是“引犬圈地”而已!
就此事件,其實是帝、君各自完成了各自需求,各自心內暗喜,被帝辛獎勵之后的“父丁(這時這個“丁”就是目標點的意思”就鑄青銅器以銘記,也就是契約,等于現在的法律文書或證據信物)鑄以銘記!
倘若把上古時代符號式寓意的圖紋,按秦漢以后“六書法則”和近現代語言文字學的“漢字功能化標準”硬性的用某一個“字義”去“隸定”釋讀時候,古文化文明就不能得知實了,如此圖紋“亞獏”二字,這就是犯了一個致命性的錯誤!
通過研究可知,上古時代(三千年以上)內容豐富的符號圖紋“字”是無法用某一個“字”能夠簡單的去表達清楚的。一個符號圖紋就包含、承載著許多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故事在其中!
為什么要將上古“符號”或“圖紋”隸定釋讀為一個字,這估計是近現代專家學者們在“唯物思想”主導和“西化文明標準”觀念下,從一開始就讓思維模式變得僵化,失去了靈性,變得廟堂化而出了相應的問題,以至于以錯傳錯,學術象牙塔層層壁壘,也以至于不可更改其權威性,這對華夏文化文明探源是個大阻礙!一一庚子三月楊牧青復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