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牧青日記 對話
楊牧青:華夏文化文明"八古時代"整理與補充完善
可作參考:始古,冥古,荒古,太古,遠古,上古,中古,近古。(此"八古時代″劃分見于網(wǎng)上,今采用之以整理與述補充完善。)
始古:5萬個元會前,60億年前,按現(xiàn)代宇宙生成說,是為"曰″太陽系生成期。
冥古:1萬到5萬個元會,十三億年到60億年前,是地球、月球生成及一些微生命誕生期。
荒古:1萬到1千個元會,一千三百萬年到十三億年前,主要以侏羅紀恐龍和當今山脈、陸地、江河形成為特征的時期
太古:一百到一千個元會前,一千三百萬年到二百萬年前,出現(xiàn)古生物和古人類雛形期。
遠古:十個元會到一百個元會前。從距今約170萬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這段時期,也可說古人類到原始社會形成期,可再分上、中、近三個古時代。
上古:十個元會到30萬年前。
中古:30萬到10萬年前。
近古:10萬年前到800年前。
按,該"元會″是為"天地元會說″(宋邵康節(jié)先生《皇極經(jīng)世》: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為一運,三十運為一會,十二會為一元。)一個大元會是12萬9千6百年。東周時段的春秋戰(zhàn)國雖然很亂,各方國輪流登臺唱戲,但各方國在追認自己祖先時可能會產(chǎn)生附會、杜篡、攀上之嫌,可留下來的文獻資料雖經(jīng)西漢起儒家大一統(tǒng)思想的歷代王朝改編刪增,若佐以近世發(fā)現(xiàn)的"清華簡"、"甲骨文″、"青銅銘文″等新資料來看,華夏文化文明中的"三皇五帝″等人物、事件絕大部分都是"信史″,不是虛假荒誕不經(jīng)的或宗教性質(zhì)的神話故事。
按,較早的古代,在中國歷史分期上多指夏商周秦漢這個時期,有時亦兼指史前時代。今時"史前時代″指夏王朝以前,即距今4070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參數(shù))。
自1921年起受現(xiàn)代西方考古思想和方法的輸入和應(yīng)用,近百年來(實際上在明代初因元朝時《馬可波羅行記》的影響,西方考古思想和方法已開始進入中國了)中國考古只不過在給先秦文獻找些佐證材料。當然也有新的發(fā)現(xiàn),非先秦文獻可媲美的,但是當今若唯考古過頭了就會陷入迷信考古科學的一個極端,好像"中華文明探源″若離開"考古″這個抓手就無法是從、無法講明白了的樣子。
因是,楊牧青所言"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是可取的,是有意義和價值的,同時"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也是作用會不小的!
因是,楊牧青所述"梳理一百萬年人類上古文化脈絡(luò),辨析世界文化文明來龍去脈,探究華夏文化五萬年路徑,確定中華文明三萬年觀念,亟需改觀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乃至八千年欠準確的不妥說法!″是可行的,更是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的!
因是,對中華文明探源,對華夏文化文明的溯源尋根,并不是xx院科派系的專利,或?qū)?quán),而是更多有志于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者和對中國文化自信堅定立場者!一一庚子仲秋楊牧青隨記于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