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
張大千(1899年~1983年),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出生在四川省內(nèi)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省內(nèi)江市人。傳說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夢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因為出家為僧,法號大千,所以世人也稱其為“大千居士”。張大千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chuàng)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畫家們借鑒。
張大千作品 松蔭聽琴
張大千作品 蕉蔭消暑圖
張大千作品 松蔭高士
題識:老松磊磊多奇節(jié),冬無霜雪夏無熱,根頭更有千歲卷,向誰說與長生訣。
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影響巨大,又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他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開創(chuàng)潑墨與潑彩,發(fā)展了中國畫新的藝術風格。無論山水、人物、花鳥都在中國繪畫歷史上寫下了濃重一筆,他是中國畫史上少見的最具全方位的畫家。由于其技法獨到,創(chuàng)立了名聞爾的大風堂畫派,俗稱“大千畫派”。
張大千作品 觀瀑圖
張大千作品 溪山蘭若圖
張大千作品 閑吟策杖倚天風
張大千的畫風,在早、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花費了一生大部的時間和心力,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進而到偽作。張大千經(jīng)常借畫到家,說是觀賞,其實是偽畫一幅,第二天把自己的畫還給別人,把真跡留在家中。他的畫風,先后曾經(jīng)數(shù)度改變,晚年時歷經(jīng)探索,在57歲時自創(chuàng)潑彩畫法,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系,而發(fā)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少F之處,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tǒng)特色,創(chuàng)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
張大千作品 觀瀑圖
張大千作品 品茶對弈
張大千作品 聽瀑圖
張大千作品 泛舟圖
張大千作品 春山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短ど小罚ㄋ危W陽修
張大千作品 桃源圖
題識:種梅結實雙溪上,總為年衰畏市喧;誰信阿超才到處,錯傳人境有桃源。摩耶精舍梅甚盛,二三朋舊見過吟賞,歡喜贊嘆,引為世外之歡,且謂予曰:自君定居溪上,卜鄰買宅種花,雞犬相聞,燈相照,君欲避喧,其可得乎?相與大笑!予時方作此圖,口占小詩記一時笑樂,遂書其上。
張大千作品 泛舟圖
張大千作品 碧峰古寺
《碧峰古寺》畫面如同直挺高山聳立面前,氣勢攝人,近景水草密而不亂,層層迭迭于氤氳水氣中,濃重的青綠色彩夾著水份,潑在畫面自上而下,或沉淀、或相融,如同山壁間光影幻化,顏色自云嵐中透出,石壁肌理若隱若現(xiàn),神秘且華麗。
張大千作品 深山云嵐
深山幽谷,森森煙嵐,沉厚的山勢,隱隱地露出深邃寶石般的顏色。
整幅作品看似仍然保持著濕潤,云霧氤氳,令人有清涼的感覺,山頂迎著光,似乎景致可以無限的延伸,山外有山
張大千30歲以前的畫風可謂“清新俊逸”,50歲進于“瑰麗雄奇”,60歲以后達“蒼深淵穆”之境,80歲后氣質(zhì)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chuàng)潑墨山水,奇?zhèn)ス妍?,與天地融合。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
(注:以上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不代表本站觀點,圖片并不確定作品之真?zhèn)?,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