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認證2021-04-15 11:23:11 16 0 3187
-
已認證2021-04-15 11:22:12 10 0 2293
-
已認證
劉勝利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行書書法作品錄周恩來祖訓(xùn)《高亢做事,大氣為人?!沸脸竽陝倮麜侗本?br>應(yīng)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李先生之邀而訂購二尺斗方豎幅作品,周恩來祖訓(xùn)《高亢做事,大氣為人?!饭┡笥褌冃蕾p。
2021-04-15 11:21:05 14 0 2405 -
已認證2021-04-15 11:20:00 16 0 2622
-
劉開豪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劉開豪《竹菊幽香》國畫花鳥畫,竹菊散發(fā)出的幽香,清氣撲鼻,招蜂引蝶,寓意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lǐng)導(dǎo)下,當今我們的祖國堅如盤石,處處欣欣向榮,為世人所向往。 作品尺寸豎幅68cmx34cm。
2021-04-14 18:42:06 5 0 1262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三月三隨記三則
甲則:"三月三,桃木棒棰柳木刀?!暹@是兒時的記憶歌謠,這也是千百年來古華夏人的集體記憶傳承至今的歌謠,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節(jié)日。漢族稱為上祀節(jié)。
據(jù)說,三月三,這天是 說,三月三,這天是王母娘娘和真武大帝的生日。其實,這是黃河流域的春情最盛時期的民俗文化重要表現(xiàn)內(nèi)容之一。
桃木能驅(qū)邪,又能帶來好運,又代表桃花運,″桃"更是西王母專用接待貴賓的特色禮品。棒棰能打小鬼,如同金剛杵。桃木棒棰既是桃符寓教文化又是勞動生產(chǎn)工具的體現(xiàn)。棰傳到長江流域就應(yīng)用在搗米上,是木杵了。柳木刀,其性本柔,柔至極為剛,專砍在陽間胡日鬼、不講禮法到了陰間有罪的人。
乙則:歐非的兩河、埃及古文化文明直接或間接的就在造假,摻雜成偽歷史。東亞華夏四千年前左右的銅器之前是玉器、陶器,文明創(chuàng)造的脈絡(luò)是清析的。
那,兩河、埃及在銅器之前有華夏這么豐富的玉器、陶器及數(shù)量眾多的遺址嗎?沒有!有能如同華夏延續(xù)三千年的文獻記載嗎?沒有!所以要想西方的″語言文字"來佐證或互融華夏的"文字語言"的文化文明性是行不通的,方法上如同是用孫子去證明太祖爺爺?shù)哪泳褪菍O子的模樣一樣的愚蠢!
歐非因語言使用產(chǎn)生文字,是表音系統(tǒng)。東亞華夏因文字(圖紋符號)而表達語言使用,所以是表意系統(tǒng),此下又以"義理″為重。
丙則:不同的文化造育出不同的飲食文化,不同的飲食文化蘊藏著不同的人文特性,不同的人文特性孕育了不同的民俗風情,然終歸于"吃″的文化大同世界!
吃,是人類的第一要事。幾百萬年以來,人類都是為了吃而不斷地創(chuàng)造,同時也帶來了爾虞我詐的負能量的生活方式與行為處事!至于人吃人的社會只能在大文豪的筆下形成歷史的記錄了!
一一記于"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chuàng)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頭條、抖音、西瓜、微博、美篇、騰訊、藝界報公眾等空間陸續(xù)上線,歡迎關(guān)注!> 查看更多2021-04-14 10:33:47 5 0 2433 -
孫傳海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孫傳海烙畫作品《荷塘月色》欣賞,附小詩一首:
月色中,
煙雨江南千里外。
凝眸間,
云水禪心傍,
詩香綿綿長。
時在丁西秋日苦石山人
作于林城花果園古語軒2021-04-13 15:55:16 12 0 1651 -
2021-04-13 15:51:08 12 0 1533
-
侯同印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人物畫放牛圖系列作品《春韻》《牛氣沖天》《牛年吉祥》,作品尺寸三尺豎幅50X100CM;辛丑年春月侯銅印畫。
隨著城市化進程,農(nóng)村已經(jīng)見不到牧童放牛場景了,作畫以記之。2021-04-13 15:44:57 12 0 3570 -
姬保國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辛丑年清明節(jié)行草錄毛主席沁園春.雪,并自做小詩一首:
清明云湧韶山峰,
雨亦紛紛魂夢縈。
祭拜主席代代續(xù),
江山永固中國風。
20210403
姬保國/文2021-04-13 15:34:57 25 0 1936 -
劉玉堅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山水畫作品扇面作品《林深蒼山遠,依依見鹿鳴》《忽將一念筆留住,不寫清湘頌高流》《燕歸喜春來,歲歲始耕躬》,辛丑年劉玉堅新作,請欣賞。
2021-04-13 15:25:44 11 0 1951 -
羅虹明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動物畫《鹿》,早晨醒來,一米陽光正好照在我的畫上,還蠻有感覺的。
2021-04-13 15:17:41 14 0 2180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甲骨文不是占卜辭 請走出解讀的死胡同
如,此片通釋為"庚子卜,賓,貞:王夢白牛,隹禍?″就這段如何去理解是關(guān)鍵……白牛還是伯牛?白與伯此處通假否??比如,第一,灼龜與龜卜法灼龜根本上不同;第 龜卜法灼龜根本上不同;第二,關(guān)鍵的許多字義已經(jīng)脫離了"見象蘊意"的本義……等等。再如,卜,不是占卜之卜,是不同的標記狀態(tài),所以有左右、長短等等變化的形體。商人契刻很嚴謹?shù)?,文字、圖符是神圣的,不會任意多變的!還有那個"子"字太有意思了,就這個子字若按教科論文格式去寫,至少兩萬字以上呵!
"甲骨刻辭分甲骨卜辭和記事刻辭兩種。在殷墟出土的約15萬片甲骨中,絕大多數(shù)是商朝王室占卜的卜辭?!褰陙?,這樣的描述雖然不準確,但比以往的描述好了許多,終于注意到了甲骨文是"記事″的功用……可惜這15萬片中今能文字對譯出來的都按甲骨文是占卜辭思維認識進行的,所以走進死胡同了。
用占卜辭思路解讀甲骨契刻的記事文字,等于是自身就陷入迷信的局中了,所以從1899年至今120多年來,那么多的甲骨文研究學者和所謂的"專家″也沒弄清楚……好像紅樓夢的紅學研究會那些人一樣的打轉(zhuǎn)轉(zhuǎn)!佛經(jīng)濃縮后就是二百多字的心經(jīng),甲骨文解讀每個字就是幾句話而已,不需要長篇累牘的大論!
原來,華夏先祖如商王朝是迷信鬼神的,所以才有甲骨占卜辭的文字留存,按西方文明標準和唯物觀,迷信鬼神就是愚昧、落后的……于是乎,推論出中華民族本身就落后的……西方價值觀下的人會說,你們文明個屁,你們的先祖就是愚昧、落后,文字已擺在那里了呵……其實,這么大的問題當年至今被西方文化思想價值觀忽悠了,還不清醒,那文化還自信個屁?。。?!悲我民族之不幸也??!期望智者,好好理解我這段話的背后深義吧!昨天我說,甲骨文不僅是甲骨文的本身學術(shù)研究問題,而且是一個涉及到華夏文化及至中國民族的大事!
因是因緣,余之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命運多舛,只有在不斷地吶喊中待時了!同時,我已經(jīng)寫完了數(shù)萬字的甲骨文非卜辭說的許多文稿了,現(xiàn)在就是濃縮成一句話"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進行不斷地重復(fù)而已,以期東方既白!
一一記于"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chuàng)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歡迎關(guān)注> 查看更多2021-04-13 13:30:51 5 0 1288 -
馬曉薇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花卉寫生作品《桃花凈瓶》,辛丑年春月馬曉薇畫於洛陽。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2021-04-13 11:42:09 15 0 1392 -
馬曉薇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花卉寫生作品《玉蘭花》,國畫花鳥畫,辛丑年馬曉薇畫於洛陽。
“霓裳片片晚妝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淺暈,故將清露作芳塵?!?2021-04-13 11:40:05 12 0 2270 -
陳小明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楷書書法作品《沁園春.戰(zhàn)疫情》,作品尺寸69CmX165Cm,格子與8.5Cm;
楷書書法作品《沁園春.戰(zhàn)疫情》文稿內(nèi)容:“歲末年初冬春之交,疫情肆虐,望長城內(nèi)外,人心惶惶,舉國上下眾志成城,號令一 令一出,武漢集結(jié),誓將瘟神驅(qū)人間。須幾日看各方英才各顯神通,祖國如此疆大,引華夏子孫愛無限,多少感人事;義務(wù)人言黨政軍民各領(lǐng)風騷。人人盡責,科學防控,何愁瘟疫惹麻煩。疫情前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br>沁園春戰(zhàn)疫情庚子年春月,陳小明書於紹興。 查看更多2021-04-13 11:26:03 32 0 5309 -
汪瓊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花鳥畫牡丹作品《富貴吉祥》《惠風和暢》,辛丑年汪瓊畫於北京。
2021-04-13 11:16:58 11 0 2397 -
汪瓊生活日記 對話
老友相聚在北京
2021-04-13 11:14:41 6 0 1386 -
任振山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泥金宣潑彩國畫山水畫《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任振山繪畫作品欣賞。
2021-04-13 11:11:08 12 0 2781 -
2021-04-09 15:00:55 6 0 1529
-
劉開豪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松巖聽泉》傳統(tǒng)國畫山水畫,作品尺寸豎幅138cmx34cm;
2021-04-08 21:42:01 3 0 1272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不應(yīng)使用通假互借字去填補
在現(xiàn)時代下,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用字"通假互借是最不利于甲骨文書法藝術(shù)及其文化的傳播與普及、普識的,循規(guī)蹈矩是一種通病。在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時不應(yīng)使用通假互借 法創(chuàng)作時不應(yīng)使用通假互借"字"去填補!
要學會用甲骨文字的刀刻契法與字的形體意趣意象兼蓄魏碑之前的任何文字。比如"外"就是表義內(nèi)外的"外"意思,不要用"卜"去通假代替,而且"卜"字也有記錄等意思的(見﹤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再如花與華,如今已不是一個意思了,不能用"花”字去代替"華"字的?,F(xiàn)今漢字已幾萬了,若還用甲骨文已識的一千多個字去通假互借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那只能讓讀識者棄之而去,且束之高閣是了。
就書法及任何行業(yè)職業(yè),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合乎時需,不能筆墨當隨時代的都是有悖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也是因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者不明白什么是文化而什么又是藝術(shù),什么更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
如果古人不思進取,不能入于世隨于時,那今天還是三千年前的文字樣子能行嗎?顯然是不行的!為什么搞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的不去入世、不去隨于時呢?我認為這是對甲骨文字及書法藝術(shù)呈現(xiàn)、文化本體的思想認識有問題,需要認錯而入于世隨于時,合理合乎于時代的發(fā)展與需求!一一2021年暮春楊牧青隨記 查看更多2021-04-08 16:02:35 7 0 1836 -
馬培童收藏日記 對話
對話宋代畫家文同——潘瑋萱評馬培童(23)
文同(見圖一),四川鹽亭人,與蘇軾為表兄弟,二人詩文相酬,游戲丹青,使水墨竹石圖題材大行于世,也標志著宋代文人畫的倡興。
文同,長于詩文書法,著 > 文同,長于詩文書法,著有《丹淵集》行世。文同工畫墨竹,創(chuàng)出以濃墨為面,淡墨為背的處理方法,融入書法筆趣,主張作畫成竹在胸,意筆在先,神在法外,被后世稱為湖州竹派。傳世作品《墨竹圖》軸(見下圖)是被公認的真跡。畫中倒垂竹從畫幅左上角順勢而下,又翻轉(zhuǎn)而上至畫幅右下角,此法被吳鎮(zhèn)稱為俯而仰?!缎彤嬜V》稱:竹本以直為上,修篁高勁,架雪凌霜,始有取也。而文同偏愛畫紆竹,竹竿屈曲勁挺,竹枝虬曲而富有彈性,似生于懸崖而掙扎向上,更能引起畫家思想上的共鳴。
馬培童以下焦墨指墨畫作品,充分發(fā)揮指墨的特性,筆筆生意,逆順往來,瀟灑飛舞,或密或疏,聚散有度,用指墨圓渾自然,行筆迅疾輕挑,枝葉旋轉(zhuǎn)奔放擴張,顧盼有情,與文同的墨竹有相同的余韻,都展現(xiàn)了竹或枝葉無窮的生命力。(文同是竹,馬培童是枝葉)在墨色的處理上,文同竹桿墨色偏淡,竹葉則以濃墨畫正面,淡墨表背面,給人以墨彩紛呈而富有層次之感。馬培童以焦墨利用指的特性,畫出以下作品,不同墨色層次感。馬培童對枝和葉飛白筆觸不加修飾,任其自然,使畫面意蘊無窮。畫竿、枝、葉,馬培童筆筆相應(yīng),一氣呵成,給人以清新瀟灑富有生意之感。與文同《墨竹》作品有相應(yīng)之余韻。竹子象征文人氣節(jié),以竹如我,我如竹來寄情深入人心。文同畫竹是心性而作,信手涂抹,排遣心性。由于文同與蘇軾的倡導(dǎo),宋元期間畫竹盛行,名家輩出,至元代趙孟頫、柯九思、吳鎮(zhèn)、倪瓚以及明初王紱、夏昶等人均以文同為宗師,后人以湖州竹排稱之,馬培童抒發(fā)感情,可見以下作品,筆筆含蘊豐富,如同文同所言:“吾乃學道未至,意有所不適而無以遣之,故一發(fā)于墨竹”
——(潘瑋萱寫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4-08 15:06:15 32 0 2003 -
馬培童收藏日記 對話
對話南宋宮廷畫家李嵩《貨郎圖》——潘瑋萱評馬培童(22)
李嵩浙江杭州人(見圖一),南宋宮廷畫家。李嵩曾是一位從事木工的手工藝人,后為宮廷畫家李從訓(xùn)收為養(yǎng)子,遂開始習畫。
李嵩師從李從訓(xùn),
李嵩師從李從訓(xùn),工人物、道釋及界畫,尤擅長表現(xiàn)農(nóng)村風物為時所重,成為南宋宮廷畫家中的佼佼者。
由于他出身平民,對世俗生活有著深刻的認識,因而作品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如下圖作品《貨郎圖》卷。此作品為李嵩風俗畫的代表作。繪貨郎挑擔下鄉(xiāng),一群村童圍攏過來,爭看擔上貨物的情景。人物神態(tài)刻畫生動,主要以墨筆勾描為主,近于白描畫法,略施淡彩,畫法極為生動。
馬培童以下作品,描繪古村落平民的世俗生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有李嵩余韻,《貨郎圖》畫的右半部分描繪了七個人和四條狗。一位婦人手抱幼兒,在她身旁兩個孩子的推拉吵鬧下也不得不走向貨郎。
馬培童下圖作品,右邊用焦墨描繪一個村民,懷中抱著嬰兒在古村落里,畫中七個人和兩條狗與李嵩余韻相一致?!敦浝蓤D》畫面布局嚴謹,層次分明,人物雖眾多,卻都圍繞著貨郎展現(xiàn)出來。馬培童畫中七個人和兩條狗,疏密有度,姿態(tài)各異,遙相呼應(yīng),氣脈貫通。背景簡約生動,只在一角處繪有古樹一株,卻起到了襯托畫面的作用,令人回想古樹曾經(jīng)與人共同見證歷史變遷。
《貨郎圖》李嵩只在一角處繪有老樹,草坡,大片留白起到了烘托人物效果,激發(fā)人們更多的想象空間?!敦浝蓤D》畫家對不同人物的心里刻畫十分細膩傳神。如貨郎微笑中帶有幾分憂慮,因他既要招待好頑皮的小孩還要看著自己的貨。馬培童,畫中人物各有各的動作,通過兒童的各種活動與動作,傳達兒童歡樂的心情。
《貨郎圖》通過兒童的手勢傳達歡樂的心情及婦人的舐犢之情?!敦浝蓤D》以白描的手法描繪細膩,畫中人物用鐵線描,衣紋作顫筆,飛動瀟灑,線條精妙。貨郎貨品,用筆如絲,幾乎與實物絲紋不差。馬培童用枯筆渴墨繪之,筆墨富有變化,畫出樹的不同質(zhì)感與《貨郎圖》人物衣紋的轉(zhuǎn)折頓挫富有變化,體現(xiàn)下層百姓衣著粗布的質(zhì)感,有相一致余韻。馬培童下圖作品與《貨郎圖》作品,均用精妙的筆法將兒童描繪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
——(潘瑋萱寫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4-08 15:02:29 19 0 2894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畫技法中的`枯澀'之法”童心寫歷(71)
焦墨作畫時,強調(diào)"枯、澀"二字,這也是要求線條要有金石氣,要有刻石味及厚重感,要沉淀入紙背??莘ň€條才有立體感,才能跳出紙來。所以焦墨畫用線就要以 有立體感,才能跳出紙來。所以焦墨畫用線就要以這個為標準,為最終追求用筆目標。
總之,焦墨刻石皴法是枯筆渴墨的“刻點”與“刻線”的交融渲染?!懊妗笔钱嬅娌季值匿佌?。意境才是一幅畫最“立體”的架構(gòu)。
枯筆渴墨是“器”的表現(xiàn)層次。技巧是“術(shù)”的掌握。.方式是“法”的道法,意境是“道法”的哲學層次。制造了畫外之音,創(chuàng)新出意猶,多近古佛石雕,習刻入崖,研究漢畫巖畫為鄰探索焦墨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之路。 查看更多2021-04-08 14:48:50 11 0 1384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三晉行一一參訪侯村媧皇陵/女媧補天寺
2021年4月7日,殊勝因緣,我們一路前行,參訪山西洪洞侯村媧皇陵/女媧補天寺。一一記于"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chuàng)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 劃″推進途程中<歡迎關(guān)注﹥
女媧文化源遠流長,內(nèi)容豐富,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已經(jīng)開展的中國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
女媧是人類的創(chuàng)世女神,也被世人尊稱為大地之母、中華之母,是一個福佑萬民的女神。老少能熟的女媧"摶泥土造人"、"煉五色石補天"故事流傳至今。
據(jù)史料和傳說,女媧是伏羲之妹,被其兄封為"女皇″,居汝水之陽(今察之,似為汾水之陽更對)。女媧廟、媧皇宮、女媧陵之名大多見于黃河流域,今山西洪洞、山西霍州、山西芮城、甘肅天水、河北邯鄲、陜西安康等地有之。
上圖:沿村舍路徑而行,媧皇陵就在眼前。本來車子可以直接到達寺前,結(jié)果導(dǎo)航提示到達了,于是步行而至。原來"媧皇"非要讓我步行千余步而朝拜,一證誠心呵。
上圖:向寺院師父說明了我從北京到三晉的"文化行″情況后,徑自取上鑰匙開啟媧皇陵之門。
上圖:近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冰心先生題寫"中華之母女媧陵″,陵園內(nèi)碑刻文記等,還有兩個棺材置放陵后小室。
上圖:女媧補天寺住持果明法師也是臨濟宗的,與我聊起虛云、太虛、宣化、一誠、星云、弘一諸先輩,甚為親近。法師堅守寺院二、三十年,性情正直,多正見,開言便講"三皈五戒、登壇傳教、依法不依人、要注重實修″等。中午,我們聊的挺好,惟獨遺憾的是,法師讓我喝茶而我婉謝無飲,因我杯中有水添增之故。
附言:
女媧陵寢坐落在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zhèn)侯村境內(nèi),在村子地勢較高處。據(jù)考證說,距今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最早的“女媧陵”。
又說,"女媧陵寢"始建于周朝,漢建和元年(147年)重修,后歷代修葺擴建。自宋代開始將此處列為"女媧本廟″,享受國廟祭祀。宋、元、明、清四代國朝,歷派欽差大臣致祭。清康熙皇帝曾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親臨女媧陵祭祀。
寺廟內(nèi)古碑林立,原有139通,均為歷代帝王祭文御碑。據(jù)清代道光年間刊刻的《趙城縣志》記載,從順治八年(1651)至道光元年(1821)170年間,六代清帝致祭女媧廟的諭祭文就有30道。
女媧陵寢占地面積36000平方米,由南至北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儀門、獻殿、寢宮等。東西配有廊房、禪院、竹苑、補天石、鐘鼓樓等。 查看更多2021-04-08 09:35:25 14 0 1898 -
劉開豪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山水畫《山水圖》,傳統(tǒng)國畫藝術(shù),祖國大好山河,處處是風景;作品尺寸豎幅68cmX34cm。
2021-04-06 18:39:42 6 0 3895 -
已認證2021-04-06 17:31:49 11 0 1399
-
已認證
葉仲橋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山水畫《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延安參觀考察,回來創(chuàng)作了這張革命題材作品【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入展建國七十周年廣東美術(shù)作品優(yōu)秀展。
2021-04-06 17:27:13 17 0 2920 -
2021-04-06 09:08:30 6 0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