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認證
劉勝利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行書書法作品錄唐白居易詩《采蓮曲》錄唐王昌齡詩《采蓮曲》;
應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王先生之邀而訂購四尺整張豎幅作品,唐白居易詩《采蓮曲》?!傲馊~縈波荷颱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br> 第一幅《采蓮曲》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采蓮少女的初戀情態(tài),喜悅而嬌羞,如聞紙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兩句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而傳神,使整個作品熠熠生輝。
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第二幅行書書法作品《采蓮曲》是應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王先生之邀而訂購四尺整張豎幅作品,唐王昌齡詩《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br> 唐天寶七年,王昌齡任龍標尉期間,一天獨自走在龍標城外,在東溪的荷池,看見了一幅絕美的畫面。那就是看見了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于是便創(chuàng)作了這首《采蓮曲》。
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不僅生動活潑,而且富于詩情畫意,在唐詩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查看更多2019-11-08 11:56:02 35 0 3563 -
已認證
劉勝利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行書書法作品:錄南宋著名將領岳飛詞《滿江紅》;
應北京密云區(qū)崔先生之邀而訂購六尺整張橫幅作品,南宋著名將領岳飛詞《滿江紅》?!芭l(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 ,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br>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顯示了岳飛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它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奮發(fā)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zhàn)爭的名篇。 查看更多2019-11-08 11:49:17 27 0 4115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連載1)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之敘事曲第一
動了想寫“甲骨文非卜辭說”的念頭已經(jīng)有好幾年了。這個念頭的再次觸動是2018年5月初我與漢字科學思維研究者盧慧彬先生的一次交談中。時,他聊著王念孫“音形共 形共同表意”和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有關話題,說:“楊老師啊,這甲骨文不是占卜的卜辭,商代人不會那么迷信的,處處都要占卜問神靈的……”我聽之,甚覺心頭一動,想盧先生認識是有見地的,至少在研究甲骨文時不會走許多彎路,也會少受些前人束縛與禁錮的。由于當時客觀原因,就此話題就沒有與盧先生展開交流和探討。
后來9月10日適逢“中國第34個教師節(jié)”,在我發(fā)起并主講的“中國書畫國學系列公益講座”第八次走進望京活動中恰以《從甲骨文字探索中國書法之美——怎么寫好甲骨文書法》為題開講,且得益于我多年來對人類上古文化文明研究“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的認知,及至在2019年10月14日、11月1日分別撰寫《楊牧青:解讀甲骨文的認知和方法須重新思考》、《楊牧青:參觀國博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隨記》文稿時,通過總結,我講到,甲骨文是“甲骨刻字”,不是“甲骨刻辭”,不是“甲骨卜辭”。
字是文字的意思,辭是從《易經(jīng)》卦爻卜辭中而來的。對“甲骨刻字”定性定義為“卜辭”,并以“卜辭”的主導思想去認讀文字、解讀甲骨文字,甚至去理解、了知殷商歷史,這是有問題的,是不準確的。
甲骨文字,特別對上古時期的陶、玉、石、青銅、摩崖等古文字和圖紋,是要 “五位一體,三類同究<即天、人、地、時、空五位與形(象)、音(語)、義(意)三類的關系>”大宇宙觀去認知的,世界不是單一物質世界,不是單一的人為自我認知的世界,也不是漢代以來形成的“六書法則”能夠解決的。此亦“甲骨文非卜辭說”的來由。
閱之前輩胡厚宣先生《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上、下篇,《文物》1974年07期、08期)所論說,顯然是在“甲骨文是卜辭”的結論下展開研究并得出“人殉和人祭”的結論。胡老先生及他之前和他們那年代的那一批學者及今天許多院系內的學人都沒有足夠充分的認識到“甲骨文非卜辭說”重要性和以“甲骨文非卜辭說”顛覆甲骨學史學觀的獨特性!
因此,在胡老先生眼中到處都是商代王朝奴隸主貴族們殺羌、殺人、殺奴隸的神靈+宗教+祭祀式場景,也因此就只能將殷墟發(fā)掘出土的成堆“人骨坑”認定是殉葬坑和人祭坑了。由此也導致出許多后學人沿著這種“血腥殺祭”思路去研究、去求證商代王朝的歷史和社會現(xiàn)狀,并以此去解讀“甲骨刻字”中出現(xiàn)“羌”字、“烄”字、“用羌”詞匯等種種情形(譬如,王平《甲骨文與殷商人祭》)。由此也引伸發(fā)揮出了“周公禮制”比“商代王朝”文明進步的偉大性和孔圣人宣揚周公禮制的高尚性。前數(shù)月,我對大學的“學”字在解讀和認知的時候也曾犯了此種錯誤的思維模式,現(xiàn)在想來真是造孽,對不住創(chuàng)造“學”字那個圣人?。?br>時,定會有一大批學者要問了,商代王朝有人殉和人祭不?殺人不?是經(jīng)常性的殺人還是階段性的殺人呢?我說,幾百年的商代王朝是有人殉和人祭的,也是殺人的,經(jīng)常性和階段性的殺人都是有的,需要我們重新去認識和定性定論的!那他們殺的是那些人呢?我說,他們殺的是從四面八方擒獲而來的戰(zhàn)俘和反叛商王權力、商王貴族的人,這些人當然以羌方的羌人居多,商王時代并不是經(jīng)常性的要搞人殉和人祭的!好比“秦長平坑趙降卒四十萬”和“島國屠殺我三十萬同胞”是一樣的道理。
遠古時代,對待戰(zhàn)敗的群體,不像近現(xiàn)代有足夠的監(jiān)獄去收監(jiān)、去勞動改造,所以商王朝將戰(zhàn)俘和反叛者就地殺之掩埋入坑,不論大人、小孩和男女,統(tǒng)統(tǒng)的都滅掉,以防后患,更重要的防止他們再次反叛王權。至于今時發(fā)掘出有些“人骨坑”殘忍景象,那是商王朝權力者對戰(zhàn)俘和反叛者痛恨至極的行為表現(xiàn)。因此,今時殷墟發(fā)掘出那么多的“人骨坑”和許多殘忍的“人骨坑”景象就不足為奇了。同時也可推知那不是什么“人殉和人祭”。因為,當你用“甲骨文非卜辭說”觀點去認知時一切都會得到重新改變,一切都會得到不同已有的結論!
近來,“華夏之源?楊牧青32幅甲骨文書法作品”展出不久后,我就開始撰寫并重申“甲骨文非卜辭說”,且發(fā)微文說:“大國智庫,小民于行,真正的民聲民情民意若不能及時上達,就會導致頂層決策的嚴重失誤。文化興國戰(zhàn)略必須要從文化的根源上去著手之后再融入新時代全球化、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
在我倡導的“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以人類上古文化譜系與人類上古文明研究的理論框架(當然以中華文明探源為重,兼以整個人類文明狀況)及在“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觀點上,當今及今后,甲骨文研究必須要建立新的認知、解讀方法,激活甲骨學研究體系,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跳出象牙塔,打破院體學術研究的壟斷和一言堂的不良現(xiàn)象,清除、防范學術研究及社科項目的腐敗,讓廣大民間的甲骨文(甲骨學)研究群體、隊伍活躍起來,發(fā)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優(yōu)勢。若忽視人民群眾的力量,忽略了人民群眾的智慧,那是最愚蠢的。即是,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也跳不出這個公理和真理的!”
對于甲骨文發(fā)現(xiàn)發(fā)掘已歷120年以來,通過王懿榮、劉諤、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于省吾、唐蘭、胡厚宣、孫常敘、顧頡剛、姚孝遂、徐中舒、張政烺、陳夢家、李學勤等許多前輩辛苦研究而形成的一套“甲骨學體系”要在新時代下予以重新激活,“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卑l(fā)揮廣大民間的甲骨文(甲骨學)研究智慧之力量,把約定成俗且形成固見已深的“甲骨文是卜辭說”修改、更正、替換為“甲骨文非卜辭說”,并要建立新的認知、解讀方法,打破學術研究壟斷和一言堂,讓更多的人對古文字研究活躍起來。
預想一下,這可是難上之難?。∪?,沿著先輩們的足跡探究、求證歷史的前進規(guī)律及其遠去的文化發(fā)掘、反思、鑒今、濟世是任何人、任何困難也阻擋不了的。即使象哥白尼被燒死但他錯誤的“日心說”還是功勞巨大的。同理,前輩們對甲骨文(甲骨學)的錯誤釋讀、認知也是功勞巨大的,若沒有那么的前輩甚至有的前輩終其畢生心血在研究的話,今天我們可能還是白紙一張,或更加茫然不知所措了。這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傳承,也是一種科學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加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早已成為對有智慧遠見的人的一種最佳精神激勵法!
由于我寫文稿不求職務稱之榮耀升遷,不謀崗位俸祿之增富奢華,不圖學術研究項目之經(jīng)費收囊……所以我的文稿就經(jīng)常不按科教程式化的“學術論文”樣子出現(xiàn)。因是,我的意識、我的思想、我的認知、我的情感、我的宣說在用文字表述、表達的時候,就是這個文內有那么一段,那個文內有這么一段,都是相互連環(huán)的,旨在為有心、有慧眼者鑒之和翻閱思考,明月從古于今照中天!——2019年11月6日夜楊牧青于北京,今“甲骨文非卜辭說”有關論述,待見《楊牧青:重構甲骨文研究方法和認知的解讀思維模式》<暫定題名>文稿陸續(xù)發(fā)布,以饗列位。 查看更多2019-11-08 11:13:12 27 0 1487 -
2019-11-08 09:05:37 4 0 1622
-
2019-11-06 15:27:17 32 0 3590
-
2019-11-06 14:54:56 25 0 2422
-
2019-11-06 14:25:30 21 0 3994
-
2019-11-05 09:51:43 15 0 4412
-
袁峰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豬系列作品《俺老豬來了》《五福臨門》《金豬納?!贰逗└D》《諸事亨通》《福祿》等;
國畫《俺老豬來了》尺寸大六尺180X97CM,創(chuàng)作于戊戍年元月;
一個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
實際上就是在 助別人的時候
實際上就是在幫助自己
一個人在祝福別人的時候
其實也在祝福自己
一個人在隨喜他人的時候
就是在自我加持
你給別人點燈
你必然也得到一片光
福德自來福報自求……
國畫以豬為主題的作品《五福臨門》《金豬納福》創(chuàng)作于戊戍年,尺寸四尺橫幅68X138cm;
《憨福圖》《諸事亨通》《福祿》等三幅國畫豬為題材的作品創(chuàng)作于乙亥年;
畫來畫去,今年豬肉還真漲價了?。。。?/span> 查看更多2019-11-05 09:48:23 42 0 5207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水墨情誼·楊牧青書畫京津冀文化行活動在霸州舉辦;
本網(wǎng)訊:2019年11月3日,“水墨情誼·楊牧青書畫京津冀文化行”活動在霸州如期舉辦。霸州市甘肅慶陽商會、霸州市勝芳寧縣商會攜手多家單位主辦,北京都 京都市心怡國際廣告?zhèn)髅接邢薰窘y(tǒng)籌策劃。
活動旨在促進商企文化建設,增進商企友好交流,以適“京津冀一體化”重大戰(zhàn)略機遇,拓展商企文化視野,加深商企文化情誼,著名書畫家、國學智慧與人類上古文化研究者、智庫決策專家、晉隴文旅科創(chuàng)123+5實施計劃總規(guī)劃、中國書畫國學系列公益講座發(fā)起者、主講人楊牧青現(xiàn)場進行了水墨藝術分享,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召開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商企如何融合發(fā)展的座談會。(藝界網(wǎng)) 查看更多2019-11-05 09:22:38 15 0 1227 -
史介鴻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書法“稻花香里說豐年”;
在北京禧萬年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人民教育出版社)孫總辦公室,見到我?guī)啄昵皩懙摹暗净ㄏ憷镎f豐年”,不由地拍了下來。2019-11-04 12:46:41 11 0 1433 -
劉明禮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化敵為友,耐戰(zhàn)略需要也,能與小人做朋友,處得好乃高人也。
乙亥年秋月劉明禮作品,尺寸四尺斗方。2019-11-04 11:20:24 11 0 1635 -
劉應雄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立意瀟湘,放眼世界”——劉應雄中外風情畫集自序
我的家鄉(xiāng)在瀟湘源頭的九嶷山下,小時候常與朋友們上山游玩、寫生,慢慢地感受到了山的厚重,水的靈動,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舜德文化的薰陶。離開家鄉(xiāng)后,其文 的薰陶。離開家鄉(xiāng)后,其文化精神一直相隨。
每次回家鄉(xiāng),總忘不了故地重游,期待找到純粹的真山真水,并立志畫出可居、可游、可賞的瀟湘山水,以表達對家鄉(xiāng)山水的崇拜和眷戀。
2009年,我的第一本畫冊《劉應雄山水畫集》在長沙出版,受到藝術界朋友們的好評,同時,得到了家鄉(xiāng)人們的鼓勵和贊美。畫集中的作品都是在家鄉(xiāng)實地寫生創(chuàng)作而成的,帶著一種情感、一份責任,更帶著一種追求。正如著名作家王躍文先生在畫集序中說的:“劉應雄先生是故鄉(xiāng)的拳拳赤子,他筆下的山水是有情山水。所以能一下子就打動人心”。
家鄉(xiāng)的山水風情給了我豐富的素材;多年的筆墨耕耘幫助我提高了境界。隨著意境的提升,我把瀟水源頭的山水領域擴大了范圍,從瀟湘源頭到湘江下游,從瀟湘水系到三湘四水,不斷采風,寫生,體驗。通過幾年的努力,我收集了大量瀟湘風情和山水文化素材,創(chuàng)作出一批以湖湘山水為主的水墨寫生作品,并將這些作品匯集成了《湘山湘水湘情——劉應雄水墨寫生畫集》。
在這些畫中,山是湖南的山,水是湖南的水,情亦是湖南的情。通過這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我懂得了山水畫主題立意的重要性。
從水系看,家鄉(xiāng)永州即為瀟湘;從地域看,整個湘江流域代表了湖南,亦是瀟湘;而湘江沿岸的八處勝景,構成了著名的“瀟湘八景”。
在歷史上,“瀟湘八景”無論是繪畫還是詩詞,都有經(jīng)典作品,不僅成為湖南的名片、湖湘文化精神的象征,同時也代表中華文化的精神特質,傳播天涯,享譽世界。
因此,當下有關人士在這一文化傳承的基礎上拓展思路,形成了“新瀟湘八景”概念,把湖南的人文、生態(tài)、旅游環(huán)境等融于其中,力求將這些景觀打造成湖湘文化旅游的區(qū)域品牌。
為了傳承和創(chuàng)新,我將“新瀟湘八景”定為自己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主題,追求以山水形式傳播湖湘文化精神。經(jīng)過幾十年的繪畫藝術實踐,我把描繪湖南山水風情的作品集中起來,于2012年初舉辦了“劉應雄新瀟湘八景中國畫展”,同時出版了《劉應雄新瀟湘八景中國畫作品集》,展覽活動獲得了的強烈社會反響,不少專家和媒體給予了較高評價。
著名藝術評論家家龔旭東先生在《中國美術報》及《湖南日報》上評論道:“歷代畫瀟湘八景,多為造心境而寫意趣,少有以八景實景為依憑者,劉應雄以‘瀟湘八景’為創(chuàng)作主題,立足于瀟湘八景實地寫生,從實景中吸取原型養(yǎng)分,從生活中尋找純正的真山真水,還原八景的地質風貌特質,尋求用不同的筆墨技法、構圖等進行表現(xiàn)。同時開始了對自己以往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突破與超越,創(chuàng)作并建立新‘瀟湘八景’藝術樣式,開啟了新‘瀟湘八景’中國畫的藝術之門?!?br> “師造化,中得心源。”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我生性愛山,樂水,重情。每到一地總是游山玩水交朋友。通過游山玩水釆風寫生游學,“搜盡奇峰”;盡管各地風情語言各有特色,文化生活各有區(qū)別,但都在一個地球上,就是一個大同的世界。
高速時代的今天,一帶一路將各地的距離拉近,把地球的時空縮短,世界政治經(jīng)濟各方面都在整合交匯中,文化藝術亦是如此,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正在不斷增強相互了解和相互吸收。作為中國畫家,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一定要放眼世界;不僅是藝術家的作品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藝術家本人也必須要走到世界各地去了解異國風情,與當?shù)厮囆g家進行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世界。
近幾年,為了開闊眼界,吸收更多的知識,我陸續(xù)赴美國、墨西哥、意大利、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梵蒂岡等國家或地區(qū)釆風寫生交流,不斷吸收養(yǎng)份,了解異國風情,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與世界接軌。
在釆風寫生的道路上,我從九嶷山走出,巡迴在三湘四水之間,從大江南北到黃河流域,然后跨出國門走向世界各地。在釆風寫生游學的過程中,同時推介瀟湘文化——這正是我放眼世界的目的和收獲。
因此,我把三十年來創(chuàng)作的部分作品挑選出來,向鄉(xiāng)親父老們作個匯報。這些作品都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釆取不同形式和風格表現(xiàn)的山水風情。把這些作品集中起來編輯成冊,一是對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道路作一個小結;其二,也是為了與朋友們共同分享一下世界各地山水風情與我面臨不同山水實景時運用不同筆墨方法進行表達的嘗試與探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仍將不斷地探索下去。
2019年8月劉應雄于長沙楓林齋 查看更多2019-11-04 10:55:09 54 0 2515 -
姚玲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花鳥畫牡丹花系列作品欣賞《富貴吉祥》《春酣》等,作品尺寸四尺斗方;
感謝陳擴文詩人為牡丹畫題詩一一《牡丹吟》
怡笑陳擴文
魏紫姚黃紅赧顏,
曹州洛陽競時鮮。
莫言富貴非我有,
居易 競時鮮。
莫言富貴非我有,
居易長安任流連。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tǒng) 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詩詞、印章等來補白。
持一份灑脫嫻靜的心來面對喧囂的紅塵,笑看花開,靜賞花落,任繁華落盡,任世事滄桑,握一份知足,攜一份懂得,春來時,就開成花,與蜂蝶為伴,自在逍遙;雪落時,就枯成葉,隨風漫舞,無懼嚴寒;有開心,有失意,不負時光。 查看更多2019-11-04 10:11:59 21 0 3454 -
史介鴻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書法:義結長遠;交朋處友,必須著眼長遠,以情義為結,不必太在乎利益——義結長遠。
2019-11-03 09:30:12 7 0 1230 -
夏沁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金蜂在紫氣上空舉起一截小針,蓮雖不入云端,但它能藏起茗的經(jīng)歷……與君共賞
2019-11-02 16:56:31 8 0 1543 -
鑒藏文化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胡畫胡說—第三十一期》
文—崔大有
宗教有時候是綁架靈魂的卑劣手段。
當下的所謂禪不過是佛頭著糞式的附庸風雅
我們這個時代給了無知者太多話語權。
多數(shù)人的審美只定位在畫的什么,至于怎么 >多數(shù)人的審美只定位在畫的什么,至于怎么畫,他們以為這是不需要關心的,真眇者觀花。(引語)
創(chuàng)作最后就像閑聊一樣的真情流露就好,即便詞匯簡單語言不通甚至結巴都會有自己的味道,哪怕自說自話。很多人只有語言,沒有情感,就像在虛偽的假裝高潮。
每個人都在給自己畫圈圈,或者被別人畫著圈圈,慫得什么似的,半步不敢跨出去,也還妄想給別人畫圈圈,咬牙切齒的咒罵敢于踏出圈圈的人。
有些人總是頭雁,前頭多風雨,后頭瞎逼逼,好在,前頭視線好,后頭永遠不知道頭雁看到了什么除了前面的屁股。
賞畫者當知非相之趣,中賞筆,次賞墨,老缶賓翁可見,非相之相之趣。石壺高妙,化摹為創(chuàng),生動天機,相生我相。
藝術很像國王頭上的王冠,首先確實好,然后戴在誰頭上。戴到誰頭上別人就會覺得好,即便不好,愚昧的崇拜。當代藝術就是這么騙人,資本家就這個套路,價格自然遠超價值。
蒲叟草畫,虛谷劃畫,白石描畫,賓翁勾畫,老缶寫畫,抱石刷畫,可染拓畫,潘公杵畫,大千做畫,石壺畫畫,海粟潑畫,良公戲畫,屺老剎畫,生翁拗畫,石魯刻畫,旻師篆畫。
理解把握認清美學進程才有可能推進擴展其手法。就像董其昌成就了圖式,黃賓虹打破了圖式,畢加索成就了立體主義,德庫寧打破了畢加索,這一切都是對傳統(tǒng)深刻認知的結果。
新墨新紙,非三年不可書,非五年不可畫,以廿卅為佳。墨膠重滯筆,難見精神,濃而不黑,淡而不厚。紙寡韻慘白,未能陳著,干而難蒼,濕而不潤。
趙之謙言說何子貞甚無趣,言其人也,岸然腐態(tài),著實討厭。何書一生究究筆態(tài),執(zhí)著固念以至習氣,卻恣媚自有態(tài)度。趙化之以流美,夸張其勢,書札尤妙,世罕其匹,然其書聯(lián)魏碑隸篆終究糜弱熟媚,偶及老態(tài),終究未盡其功,蒼而不古,雄而不重。
畫最怕不痛不癢,于構圖,色彩,筆墨,造型,寫到痛處,畫到癢處。大開合,大對比。點線面,起伏交錯??傮w構成氣勢張力,簡賅,渾勁,厚重,精純,練達,筆簡氣壯,景少意濃。
題款鈐印最宜自為不可代工,或書妙印絕,用筆心相,各有面目。齊徒雖眾,可當其書印,相合不差者確乎寥寥。王森然失于野,王鑄九總歸實,李苦禪顯短促,李可染難暢然,婁師白媚俗終究難于性情合融??钗牡拈L題窮款、墨色的輕重。印章字體、大小、朱白、色彩。位置安排可以均勢,有起承轉合、平衡醒心之功,可謂四兩千斤。
白石印刀法源自天發(fā)神讖,篆法大開合,空間情感激昂。刀法不喜雕琢,不做不削,其畫卻心機用盡。錢君陶失于弱,陳大羽過霸悍。老缶畫不喜雕琢,其印也難脫。其功全在漢印,朱文偶有奇態(tài),然并無特出之作。白文多有可觀之作,沉雄古厚,更見蒼辣活潑,孟海公由其入漢,后專吳熙載,更添文態(tài)。來翁師缶,做之極矣。錢公奇才,清辣蒼雄。
如果在西方尋找接近于東方精神的那么莫蘭迪與倪瓚的精神有著同樣的靜穆肅然,米爾頓·埃弗里有更有八大那種抽離出來的明確意象,筆筆皆詩。若分冷暖,倪瓚和八大皆冷,莫蘭迪、埃弗里確是溫熱。亨特·斯隆的兔子如果不是有密集制造癥頗有東方寫意筆墨趣味。
當下藝術品價值不過是裝飾作用,裝飾居所,裝飾現(xiàn)世,裝飾政治,與精神無干。所謂的藝術家也只是一心獻媚邀寵,樂做市場和政治的鷹犬。原來恥當之的技匠的帽子現(xiàn)如今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搶破頭。試問如此能為當代貢獻出什么樣的視覺文化呢,又何顏對古人后人。
從事藝術沒有門檻,這里的門檻建立在受眾的識別能力方面,它不像體育,不行就是不行,半點虛假沒有。反倒是很多人不曾見過馬也不知道鹿的模樣,才會出現(xiàn)指鹿為馬,或者說有一批人就是要鹿作馬。所以也就出現(xiàn)了濫藝術,偽藝術,沒有敬畏,甚至只是純粹玩弄的心態(tài),這是自賤,更是對自身文明的侮辱。
當下藝術不在像以往傳統(tǒng)一樣,因為科技在發(fā)展,媒介傳播便捷,藝術品的市場也會逐漸現(xiàn)代信息化。從微博到微信再到當下很多微拍平臺,書畫的藝術市場被逐漸打開。很多從原來拒絕到如今難以斷舍離的藝術從事者的其中辛酸滋味難以道盡。有其好處,市場試金石,戳破了所謂名家泡泡,拉下神壇,也打腫了臉。也讓很多藝術工作者有了比之以往相對豐厚的收入的可能,不再做梵高。也讓很多喜好收藏者有了渠道。更有其壞處,完全商品化,頗像塔利班奴隸拍賣交易。加之很多投機商的唯利是圖,但要提成,盡快成交,至于其他不再考慮之內,更是亂了創(chuàng)作者的心,導致低價劣品產(chǎn)生對藝術家市場的造成不良影響,這種惡性的循環(huán)相較于上個世紀印象派、畢加索在拍賣會上刷新人們對藝術的價值觀念是何等的諷刺。
不論是做什么,想做好都要善于尋找一個靜默狀態(tài),而后去自嗨,尤其做藝術,因為很孤獨。尤其在這樣一個時代。首先窮是被莫名其妙默認設置了的,當然大部分的確如此。畫廊多是投機商圍繞利潤來操作,真正關心藝術家、藝術史的少之又少,只關注增值潛力。評論家被委托然后數(shù)錢唱冗詞贅語的贊歌,相對于作品的真實意義他們更樂于去談論軼事奇聞或者總是無力的引用各種哲學與文化研究概念或者似乎冷門的術語去闡述他們理解不了的東西,即便論及作品也都是自以為是的看法,他們的分析也只是隔靴搔癢,甚至誤導,當然好在是沒有讀者的寫作,因為他們的東西就是本科生的畢業(yè)論文,抄抄而已。既不是希望被讀到,更不能真正作為學術研究哪怕僅供參考。甚至有些假仁假義的呼喚藝術當如之何,可笑已極。藏家亦多耳食之流,無所不在的“大師”讓他們無所適從,沒有鑒賞能力更不能分別優(yōu)劣,也沒有信念,最后只得爛杏一筐。雖跟風被坑,但我心依舊,實在可憐可笑可悲。
做藝術就自己而言只能往前走。往回走或者站在原地注定是死路,要不斷的衍生變化。要像黑瞎子掰棒子,走一步,看一步,船過橋遠,所有作品都是持續(xù)性進程中的組成部分,全部是一個不能停止的過程,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雖然也因為有矛盾充斥其中難能始終如一,藝術史也是如此,不然也容易一直在仰望自己,止步不前。很多古人一個面貌只是因為留存的作品太少。藝術家也盡量也不要留存自己作品,拿出去,被看到,才有機會被認識,存在了別人才會想存在的原因,不然沒有存在,他們就根本不會去想,就不可能達到然后接受,就難以產(chǎn)生影響,沒有接受的者的藝術是可悲的,自說自話,孤芳自賞沒有意義。
常玉用米爾頓·埃弗里的手段做到了油畫向中國小文人式精神的轉嫁,當然層面終屬小乘,趙無極沒有做到,其他朱德群,吳大羽也差的多,吳有時候還有些意思,比之吳冠中先生好太多,他們是努力去油化的本土精神化。但是這個精神有些人天生后養(yǎng)能有,有些人不然,有些人內,有些人外,內的可以生發(fā),外則很難。林風眠,徐悲鴻,蔣兆和,算有大才情做到了皮肉精神,只是造型材料。林風眠像徐志摩、郁達夫,徐悲鴻更像郭沫若,蔣兆和還努力做現(xiàn)實批判像魯迅靠近,也只是影像再現(xiàn)。李可染還好有早年的正統(tǒng),后期的齊黃加持,內蘊仍有三分。
中國的展覽方式,尤其那些所謂的國展、誕辰紀念展,大多扭曲了作品的本意,雖然很多作品并無意義。一個展廳的設施狀況,光的取舍運用,位置的安排,環(huán)境的引入甚至展墻顏色質感到畫框的選擇,所有的這一切以畫作為中心,而如今大多展覽本末倒置的將作品放到了次要,只是機械的排列,簡直就是在強奸,或者說輪奸藝術。其實一次展覽的效果也是一件作品,不比繪畫創(chuàng)作簡單甚至更難,將將將兵之別。
書畫在當代文化語境下的文化活力的顯現(xiàn)是在于其在民間的影響力與普及程度,如今的藝術展覽是把圈子做小,一個個安于自己建構的象牙塔,并以為是舒適區(qū),其實不然,一個失去關注度的圈子會被拋棄,更何況在這種各自奔命已然疲憊不堪且媒體發(fā)達,音頻誘惑日增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中國的很多博物館已經(jīng)少人問津,多淪為偽文藝們打卡裝X之地。一些小眾甚至地方性私人的藝術館更是門可羅百雀,越來越多展覽與越來越少的怕觀眾證實了其虛假繁榮的本質。 查看更多2019-11-01 22:07:21 5 0 1741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參觀國博“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隨記
深秋的黃金旅游季,北京城初見黃葉在枝頭迎風跳舞。2019年10月22日起中國國家博物館斥資舉辦的“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出,參觀者絡 者絡繹不絕,官方媒體及眾多的知名媒體和自媒體,紛紛報道,這是對甲骨文發(fā)現(xiàn)120年來的一個最好的回憶和紀念,可謂是盛況空前,意義重大。
時,我從山西“晉隴文旅科創(chuàng)123+5實施計劃”途程中回京后,忙著約上好友中國教育電視臺張強先生一起去看展覽。張先生以“天文星象”對應著來解讀“甲骨文字”,很有意思的,這一方法是靠譜的,也是可行的。
當然,古文字(甲骨文)不全部是以“天文星象”原理去造字的,也有“察鳥獸之跡,近取諸身”的造字方法。我在甲骨文書法公益講座上經(jīng)常講,甲骨文字,特別對上古時期的陶、玉、石、青銅、摩崖等古文字和圖紋,是要用天、人、地、時、空“五位一體”的大宇宙觀去認知的,世界不是單一物質世界,不是單一的人為自我認知的世界,也不是漢代以來形成的“六書法則”能夠解決的。
當看著展館的設計布局和每一件展出的作品(物件)“釋文”時,我不得不陷入沉思,思考著這個很大很大的“大問題”。有時也想,如果這個“大問題”一旦被證明證實是對的,那就不得不顛覆120年以來人們對甲骨文的認知和觀念,甲骨學的研究方法和體系不得不重新來構建。
當然,這個很大很大的“大問題”也有許多的學者和有識人士已經(jīng)在思考了,并且還有著作和文稿問世。如,10多年前蕪湖璩效武老先生《甲骨文字辨釋》(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一書,給了我們許多啟發(fā)。又如,青年學人羅俊華的“甲骨文新學”解讀方法……等等,都是值得我們必須要認真對待和注意的。大家都知道,甲骨文是解開中華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及其以上遠古時代的一把金鑰匙,是一個很優(yōu)質而不是豆腐渣工程的極佳橋梁。
大國智庫,小民于行,真正的民聲民情民意若不能及時上達,就會導致頂層決策的嚴重失誤!在我倡導的“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以人類上古文化譜系與人類上古文明研究的理論框架(當然以中華文明探源為重,兼以整個人類文明狀況)及在“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觀點上,當今及今后,甲骨文研究需重新的認知,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跳出象牙塔,打破院體學術研究的壟斷和一言堂的不良現(xiàn)象,讓廣大民間的甲骨文(甲骨學)研究群體活躍起來,發(fā)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優(yōu)勢。若忽視人民群眾的力量,忽略了人民群眾的智慧,那是最愚蠢的。即是,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也跳不出這個公理和真理的!
現(xiàn)在我們一定要知道,殷墟出土的是“甲骨刻字”,不是“甲骨刻辭”。字是文字的意思,辭是從《易經(jīng)》卦爻卜辭中而來的。對“甲骨刻字”定性定義為“卜辭”,并以“卜辭”的主導思想去認讀文字、解讀甲骨文字,甚至去理解、了知殷商歷史,這是有問題的,是不準確的!
當然把“甲骨刻字”定性定義為“卜辭”,這與前輩羅振玉有極大關系的?!傲_氏確定了安陽小屯是殷墟,也就是商都,甲骨文為商王室處理大事進行占卜的原始文書,從而初步審釋商代帝王名號?!保ㄒ妱⒁宦?、韓江蘇著《甲骨文書籍提要》<增訂本>中著名《尚書》研究專家劉起釪教授所作的《序》文)
現(xiàn)在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概念的定性定義,如今殷墟發(fā)掘出來的“甲骨刻字”是殷商時期歷史文獻資料及其以前的歷史檔案資料,不是“甲骨刻辭”式的什么前辭、命辭、占辭、驗辭的“卜辭說”,也就是“甲骨文非卜辭說”!試想,殷商王朝的人,事無大小、處處都要去“灼龜占卜”并且費那么大勁兒還要刻在甲骨上面,殷商王朝的人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干了嗎?
如今據(jù)知,殷墟出土的甲骨刻字片有15萬之多(又說20萬,當然包括后來的贗品在內,沒有發(fā)現(xiàn)或許更多),用歷史斷代年限和出土的西周甲骨刻字來看,自盤庚遷殷,從殷商武丁到帝辛紂王滅亡這250多年時間,殷商王朝人能生產(chǎn)出幾十萬片甲骨刻字而且都是用來“灼龜占卜”的?!這每天要刻多少個甲骨片,算算這個數(shù)學賬就明白了一大半了。特別甲骨片上的刻字是非常精細的,比毛筆字寫的小楷字還要小些許,搞篆刻印章的都明白,這么精心細刻的字是需要認真對待和時間的,不能絲毫馬虎!
若就“甲骨刻字”中常見的卜、貞、?……等字及常見的幾十個符號,自甲骨文發(fā)現(xiàn)120年以來,可以說是被前輩專家們釋讀偏誤偏錯了。譬如,徐中舒《甲骨文字典》里面解讀、隸定出的“首例”為“丁巳卜賓貞出于丁一?!边@一句,究竟殷商王朝的人要說明什么情況、表達什么意思并且還要精細的刻在甲骨上呢?這是我們無法讀知其意的。這一定要思考,不能陷入固有的甲骨文字釋讀誤區(qū)了,以象形文字形體和結構對應漢代以后文字形體和結構及現(xiàn)代文字語言意境來釋讀甲骨文字的方法是欠妥的……還有許多“甲骨文非卜辭說”就先不一一列述了(后見《楊牧青:重構甲骨文研究方法和認知的解讀思維模式》<暫定題名>)。
時下,適逢新時代新機遇,我們當在前輩們具有“偏誤偏錯”的努力和心血付出的基礎上,必須要重新構建“殷墟甲骨刻字”研究方法和體系,使其還原本來真實的面目!當然,這個很大很大的大問題更是一個巨無霸的文化性的大工程,打通中華文明上古文明史,以鑒今世文明發(fā)展,也只有重新來認知古人的大智慧了!
題外話,高強度的防犯和安檢,似乎表明了人民(或老百姓)還可能存在著極其不安全因素,似乎需要在人流很大的情況下將安檢口多開幾個口呢?時間是浪費不起呵!不嚴加防犯和安檢的“便捷通道”或許讓具有安全性能較高的官吏和特殊情況的通行。至于或許還有許多貪官污吏在“便捷通道”上行走時,我想一般人是不認不出、也認不清其本來面目的!感恩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祝愿我們祖國在新時代能夠建設成一個多陽光少危險的強盛的新國家!——2019年11月1日楊牧青于京華
相關鏈接>>
用真藝術傳播國學智慧:楊牧青甲骨文象形書法啟示
從甲骨文字探索中國書法之美——怎么寫好甲骨文書法
華夏之源·楊牧青32幅甲骨文書法作品在宋慶齡青少中心展出
全球首發(fā):楊牧青破譯八千年前賈湖遺址16個符號文字
楊牧青:甲骨文字解讀思想和方法要有新的突破
楊牧青:解讀甲骨文的認知和方法須重新思考
1899甲骨文/1900量子力學:中西方不同的解釋在解釋著一件事
楊牧青:簡析“鎷”字在甲骨文中的疑誤 ——兼議山東博物館藏“鎷”字甲骨片疑為贗品
北斗七星定乾坤:在曠野中觀察過多少次北極星?
連載1)甲骨文解讀之痛——對甲骨學研究的重新審視與希望
連載2)甲骨文解讀之痛——對甲骨學研究的重新審視與希望
連載3)甲骨文解讀之痛——對甲骨學研究的重新審視與希望 查看更多2019-11-01 15:10:34 18 0 1921 -
王征明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唯美,意思是追求絕對的美,但真正意義上的唯美并不存在于這個世界。
唯美提倡“為藝術而藝術”,強調超然于生活的純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藝術技巧,他的興起是對社會功利哲學、市儈習氣和庸俗作風的反抗。
習氣和庸俗作風的反抗。
通常,人們認為唯美主義和彼時發(fā)生在法國的象征主義或頹廢主義運動同屬一脈,是這場國際性文藝運動在英國的分支。
所謂"唯美主義",就是以藝術的形式美作為絕對美的一種藝術主張。這里所說的"美",是指脫離現(xiàn)實的技巧美。水意畫的唯美是美術界和社會公認的境界。
不知青瑣客,投分竟何如。
——作品不命名才能發(fā)揮讀者的想象而進一步品讀——作品的自由也要讓步于讀者的思想自由。
(新作尺寸160x60厘米,第二幅霞光尺寸80X60厘米) 查看更多2019-11-01 11:52:47 39 0 1993 -
李偉強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花鳥畫《荔枝》品方瑤柱美,肌愛玉環(huán)肥;作品尺寸四尺橫幅68X138CM;
嶺南有四大佳果,荔枝,香蕉,木瓜,菠蘿。而被譽為果王的荔枝,確是嶺南佳果中最耀目的一顆明星。
先別說她因楊玉環(huán)
先別說她因楊玉環(huán)而得名“妃子笑”,也不探究她如何令東坡學士抵粵,日啖其三百顆。就單說康熙年間,詩人查慎行贊荔枝的詩句“品方瑤柱美,肌愛玉環(huán)肥”,那種色、香、味、形,的描述就躍然紙上,令人拍案叫絕!
來廣州玩吧,這兒不僅是花開四季的“花城”,又是每年有500種水果上市的“水果之鄉(xiāng)”。尤其是到了嬌陽如火的六月,空際蟬鳴回響,滿街紅荔飄香,別忘了,請來一趟。
李偉強記于2016-3-23子夜 查看更多2019-11-01 11:39:40 22 0 2699 -
李偉強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花鳥畫《枇杷》一樹枇杷一樹金;作品尺寸四尺豎幅68X138CM;
你吃過枇杷,但你不一定知曉,她原來是與花后玫瑰同屬一個家族__薔薇科。
為何這金果和花卉有關聯(lián)?其實她花季當兒,開著白 ;為何這金果和花卉有關聯(lián)?其實她花季當兒,開著白如雪形似薔薇的花朵,在結果后那花朵謝了變?yōu)榻购谏穸悄毟皆诮瘘S色的果身上!
我婉惜花兒的凋殘,卻欣悅果實的長成。你又可有窺見到她果柄的帶節(jié)的好看?真似條條玉指,勾扣著顆顆金珠。當“五月枇杷正滿林”時,那活色生香可是一道絕美的風景哦!你探出粉紅色的舌尖,舔著嫩黃色的果肉。哈!
2016.3.31李偉強于詠竹軒。 查看更多2019-11-01 11:34:25 17 0 3067 -
已認證2019-11-01 10:57:01 17 0 1888
-
史介鴻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如今,很多人喜歡把自己練習的過程(臨摩)展示出來。我不習慣,我從小受的教育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學書法要能忍受寂寞——人背后怎么努力都行。
黃庭堅詩碑臨習,原石在西安碑林。2019-11-01 08:37:53 7 0 1050 -
史介鴻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書法錄王維詩《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兩次寫的,時隔近一年,比較一下吧?2019-10-31 09:20:26 11 0 2047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用電子地圖依次圖比為1:5km、1:50km、1:100km、1:200km,從西到東經(jīng)再到北,每一標段逐次搜尋全球108個大穴時(36天,72地,每1穴位必有大圣人出世)忽然發(fā)現(xiàn)了這個濃縮地圖的圖像 ,妙極了!
能知道這些都是什么湖泊嗎?古人那會兒沒有衛(wèi)星遙感和航空高空技術,他們是怎么在距地面幾百里之外觀知“地理”的呢?大格局必須要有大風水,大風水才有大胸懷,大胸懷才能容三千大千世界,學究天人,必須要有明了這些“湖”的本領,否則就是無明!至于,天一生水,地二生火,都是障眼法而已!
然,思學可知,像周公旦、東方朔、張衡、郭僕、袁天罡、李淳風、楊救貧、呂洞賓、郭守敬、劉伯溫、沈玄空等先哲真是了不得!一一楊牧青隨記 查看更多2019-10-30 15:11:00 11 0 1238 -
史介鴻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水的清澈,并非因為它不含雜質,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不注重心靈的修養(yǎng),書法就不可能有境界和高度。
2019-10-30 09:45:16 16 0 1581 -
荊古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荊門書畫——尹峰習作選展。1,毛邊紙山水小作。2書法拙作二幅。3,書畫心得:寄情書畫山水中,歲歲月月書畫情。荊古軒習畫偶得。
2019-10-30 08:51:43 7 0 1669 -
陳剛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作為畫家或者癡迷于藝術的畫家,為了怕自己把自己的名字忘記了,每次畫完畫都會寫上自己的名字,再蓋上一方印章,不單單要你知道是我畫的,更重要的是怕對不起父母,不斷提醒自己叫什么名字,因為總想記住自己,所以 每天都在畫畫。
作為詩人,他要表達的東西太多,抒懷,悲憫,有時浪么,有時豪爽,有時沉重,有時批判,他要表達就是內心與現(xiàn)象糾結斗爭的結果,無力改變什么,只是自我掙扎,告訴自己還活著。
畫畫的所付出的也就是心血,特別是西畫材料對人體還產(chǎn)生影響身體健康的味道,縮短壽命,國畫材料要用好的,差點的也不好,影響心情是畫不好畫的。
詩人也好,詞人也罷活著不一定像他寫的東西一樣浪漫,因為要講究格律,平仄等,所以容易讓人產(chǎn)生誤解,甚至殺頭。
歷朝歷代留下經(jīng)典的作品,作者沒有幾個不被流放,發(fā)配,撤職或者被誅九族的結果。
比如,近代抗日名將吉鴻昌曾經(jīng)寫過,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看著很霸氣,很愛國的一首詩,同行就不那么理解,哦!只有你抗日了,難道我們不抗日么?國民黨的完敗除了腐敗,就是勾心斗角。
文人相輕也是一大詬病。
現(xiàn)在好了,當你寫了一首詩或者感慨什么的,也同樣會惹人嫌,其實,詩詞作品公布是讓更多的人賞評,以此接觸更多的朋友的,結果卻是相反,因為,每個人都以為是寫他的,或者真對他的。
我沉侵在藝術世界里,要么在這個海洋里暢游,搏擊,要么被大浪打翻淹死,但我知道什么叫做出生,什么叫做入死,害怕殺生,甚至對于植物被砍伐也心有余悸,空靈,使我不對任何事情設置防線,也不對任何人有所堤防,因為,我知道,存在就有理由。 查看更多2019-10-29 17:05:18 69 0 3004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文化存儲于心田,商企夯實創(chuàng)博精神,大國智庫,小民于行。自2018年1月展開“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至今以來,一路上雖艱而猶幸,感恩三晉大地上還有那么多有緣份、有智慧遠見的朋友們傾情支持,因是也就 很快的將“晉隴文旅科創(chuàng)123+5實施計劃”推向了正道途程,在臨汾市甘肅商會的統(tǒng)籌下,前后歷五次的“文商融合發(fā)展聯(lián)誼研討會”召開,從職業(yè)教育、文創(chuàng)旅游、康養(yǎng)休閑、醫(yī)藥醫(yī)療、科技孵化等六大版塊逐個落實,身雖弱肩,然為做好“晉隴文旅科創(chuàng)123+5實施計劃”的具體工作盡力而擔,學習千年的晉商精神,尋究中華文明的萬年上古文化,發(fā)揮晉商、隴商的區(qū)域文化特色和營商優(yōu)勢,為晉隴大地的繁榮發(fā)展貢獻力量,路,就在我們的步履中!一一楊牧青隨記 查看更多
2019-10-29 16:50:51 7 0 1237 -
2019-10-29 10:39:26 17 0 2066